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論文 篇1
每改學生試卷,常常發現學生的問題解答中有這樣一些錯誤:
(1)因果顛倒,主次不分;
(2)語言不準確,表述不透徹;
(3)要點不全面,不完整。出現這些錯誤跟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解題經驗、智力等有關,更與學生的思維品質有關。如果學生思維混亂,抓不住問題的關鍵,思維面狹窄,表達出來的思想當然不嚴密、不完整、不深刻,解答題目必然會出現上述錯誤。為此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邏輯性、深刻性、廣闊性等優良品質。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些思維品質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抽象概念,這些概念都具備這樣一些特征:
(1)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
(2)具有嚴密的邏輯性;
(3)表述精煉準確、完整。而概念的形成首先需要人們分析事物的現象、現象的各個環節、各環節之間的內在關系,認識事物的主要屬性,再比較、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并據此把同類事物聯合起來,經過這種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一般的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活動,最后才能得出正確的概念。如果僅用直講法將教材中的概念直接灌給學生,不僅使學生難記,也很難形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較高的思維能力。教者應該根據大綱要求和課時的安排,在講授概念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著意養成學生按事物內在關系進行思維的習慣,提高抽象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也就是從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二、引導學生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推理
教材中對有些重要知識點的介紹因考慮到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是以結論的形式直接表示出來的,省去了某些推理過程,或略去了對事物之間關系的介紹。其目的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思維能力。我們在傳授這些知識時,則不能忽略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應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推理、分析。比如教材對“地形倒置”成因的介紹,只很簡練地說“不少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學生常因不了解張力、擠壓力對巖層的不同影響,這種情況下內外力相互關系的和地形倒置的發育過程,在解答“地形倒置”成因時出現講不清楚、不嚴密、不科學等錯誤,即使死記硬背書上的幾句話,遇到特殊情況又無從下筆,或回答得亂七八糟。
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地形倒置”形成的過程:順地形(背斜軸部受頂部張力影響,裂隙較為發育,向斜軸部受局部擠壓力影響,巖層破壞程度相對較差→差異蝕不斷進行→出現侵蝕平面→地殼不斷隆起,差異蝕繼續進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進行推理。再如在學生學習冷暖鋒過境后的天氣變化,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推導氣團、氣溫、氣壓、天氣狀況之間的因果聯系,必要時可以用箭頭圖示出來(如:冷鋒過境后,冷氣團占據原暖氣團控制地區→這一地區就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天氣轉好。)在這種推導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這些知識點,而且理清了學生思維脈絡,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如何順著事物發生發展規律考慮問題,加強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在此以后的答題也就不會出現“天氣轉好,氣壓上升,氣溫下降”諸如此類的邏輯錯誤了。
三、引導學生在語言表達上下功夫
首先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想用口頭或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因為思維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的一種心理過程,內部言語不像外部言語那樣要求很強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它通常是以簡化、壓縮、跳躍的形式出現。正是由于這種特點,一方面使思維有可能快速地進行,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思維變得不連貫,不符合邏輯或模糊不清。學生如果能夠經常把內部思想變為外部語言,并對展開的外部言語進行加工、整理,使之用詞恰當,結構嚴密,前后聯貫,符合邏輯,那么他們必將能迅速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
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講話。在對各種概念知識點進行推導時,要盡量地引導學生自己用書面語言或口頭語言將推導過程表示出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通過提示、暗示等方式創造一種導向,讓學生在將自己思想表達出來之前先在腦中進行加工,檢查自己答題角度是否正確,是否抓住問題的關鍵,要點是否全面。當學生將思想表達出來后,在有可能的條件下讓學生自己評價,找出不正確、不精確、不完整、不嚴密之處。
在批改學生練習試卷時,應通過面批、評講讓學生不僅明白錯在何處,還要讓學生明白這種錯誤的出現與思維活動的關系,懂得如何修正自己的思維。
這種對外部語言進行加工整理的訓練,有利于使學生在力求語言表達準確過程中,深化自己的思維,形成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廣闊性等品質。
綜上所述,學生地理各種思維品質的高度發展,就是他們地理思維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增強過程。在中學地理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是培養能力的一條主渠道,應該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是教學中長期的艱巨任務,方法也可多種多樣。總之,我們應力求做到這一點:讓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
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論文 篇2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經過多種形式的培養,“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師的心中,在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方式的革新,學生主體地位的確定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仍然非常的重要。地理思維即地理事物、現象之間和人地之間有規律的聯系和關系在人腦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和廣闊性特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引導學生根據思維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現象,把握其本質揭示其內部聯系,達到全面深刻的認識地理事物、現象及蘊含于其中的規律,進而認識到這些事物、現象與人類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地理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如何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養和發展,也就成為教育界許多同仁密切關注和努力探究的問題,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談初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創新提問,利用感性材料,引導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形成
首先在地理教學中提問很重要,提問的方式和方法要新穎,因為初中生對創新的新奇的事情才會感興趣,這樣才會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想,亞里斯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有了疑問他們才會進一步去思考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方面引導學生“于疑難處質疑”“于無疑處質疑”“于核心處質疑”,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從而激活他們的地理思維。如我在導入櫻花之國日本時,我借用朱自清的幾句話慢慢的導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桃花、梨花、櫻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樣通過春天引出櫻花,一說到櫻花的美麗和絢爛學生們就很興奮和激動,從而導出櫻花之國日本。另一方面,我努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創設問題,如在講亞洲的河流時,我先問亞洲的地形怎么樣?地勢怎么樣?降水怎么樣?然后再過渡到河流的特征?這樣不斷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其次,在地理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感性材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的地理思維能力。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的利用形象思維的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和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給以展示,教師要進行必要的點撥和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
如在講海陸變遷時我首先叫學生讀書上的材料喜馬拉雅山的變遷歸納中心思想,學生就會很快的歸納出地球表面的形態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然后再叫學生思考原因?在講解地球的自傳運動時,為了更形象更直觀的看出晝夜的交替,我準備教具地球儀、手電筒,叫兩個學生上講臺進行表演,并叫下面的學生思考晝夜交替的原因?這樣就充分的激發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通過地圖,重視筆記,培養學生地理思維的習慣
地圖被稱為是地理的眼睛,在初中階段讓學生讀各種各樣的圖,可以充分開發、活化學生大腦的潛力,為學生開拓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地理思維在理想的時空范圍內自由的馳騁。如學生在讀亞熱帶季風氣候柱狀圖時,首先叫學生分析氣溫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會很快的歸納出冬季氣溫低夏季高,再看降水的特點,學生也會歸納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這樣通過圖學生就很快的掌握了這種氣候的氣候特點,也為閱讀其他的氣候類型積累經驗和方法。有一句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充分的說明筆記是地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針對初中學生自覺性較差,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時刻提醒學生做筆記。
三、強調動手,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探究性
地理教學如果只憑教師的語言和書上的文字,從一個問題到另一個問題,就不能激起學生對知識深層次的興趣。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難以深化,達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講氣溫和降水時,我們叫學生拿溫度計進行測試,講中國地理時,可以叫學生動手畫中國地圖,在畫的過程中思考各省的形狀像什么?這樣既活躍思維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課外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它為地理思維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營養和情緒環境,學生在這種活動中不受教材范圍、教師傾向的束縛,獨立自主的發展,在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的活動中區觀察課內教學所部曾看出的道理,去領悟課內教學所未涉及的奧秘。
四、加強討論靈活思考,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整合性
在地理課堂中積極組織鼓勵學生討論地理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如在講到西亞時就可以叫學生分組討論中東地區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原因是什么?這樣學生就會根據我們課本上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平時所了解的知識進行整合回答,這樣就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同一問題,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五、重基礎、研方法,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系統化
新課程中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關鍵,在教學中力爭搞清重點,突破難點并將抽象概括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形象直觀的表述,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首要條件,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如在講解美國時分析它農業發達的原因老師就可以教給學生分析方法,從自然環境(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環境(市場、交通、科技、勞動者素質等)分析,這樣學生就能夠舉一反三,不僅能夠分析美國也會分析其他國家,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
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思維逐步地從具體的感性思維向抽象的理性思維過渡,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應該引起我們每一位地理老師的高度重視。
【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談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論文12-10
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論文08-17
地理教學中學生智能的培養論文08-20
淺談地理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10-27
談加強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鄉土地理教學論文07-11
談生活化地理理念下的地理教學論文06-24
高中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培養論文07-06
例談地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論文06-23
思維導圖地理教學探討性論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