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建構主義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的應用
摘要:建構主義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最新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精讀課作為一門既重知識又重技能的綜合性課程,為建構主義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文闡述建構主義的內涵及其對教學的啟示,并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索建構主義理論在精讀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關鍵詞:建構主義;精讀課;教學設計
一、建構主義的內涵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最新教學理論。是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通過研究兒童的認知規律提出來。科恩伯格(O.Kemberg)和斯滕伯格(R.J.stemberg)等人的研究使建構主義理論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認識論、學習觀、教學觀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觀點。并在國內外教育教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新的認識論,反對機械反映論。它認為,認識不是人腦對事物直接的、簡單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在主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而成的。它鼓勵學習者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地參與到實踐中去解決問題,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使新知識的學習不斷得到攀升。同時注重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牽引作用。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自20世紀50年代起,學習理論經歷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等不同的發展階段。風行于60年代的行為主義強調學習起因于外部刺激,認為只要控制刺激并給以適當強化。就能控制和預測行為,它完全忽視了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這一時期教學中盛行的“聽說法”和“視聽法”就集中體現了行為主義的思想。80年代,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成為主流。該理論主張。人的認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時期流行的“認知法”就和認知主義理論密切相關。自90年代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悄然興起。如果說行為主義注重外部刺激的設計,認知主義著重知識結構的建立的話,建構主義則更關心學習環境的設計。行為主義和部分認知主義偏重于教師的教,而建構主義則特別注重學生的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得主要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與老師和學習伙伴的交流、協作,最終以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現在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情境性和學習的社會性這三個方面。
建構主義改變過去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方式,重新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定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適當的環境中通過探索和交流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最終獲得知識。
因此,了解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情緒感受和創新、探索意識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環節。
但是,強調學生的“學”,并不意味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這是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所需要考慮和注意的。
二、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應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教)、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而非完成教學目標)。在外語教學中,精讀課是綜合性最強的、知識與技能并重的一門基礎課。精讀教師和學生們相處多,彼此了解多,這有利于開展學習環境設計,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在精讀課教學中開展建構主義的學習十分有益。下面結合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unit 2 section A來談談基于建構主義的教案設計。
(一)分析教學目標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再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情景創設。本單元的主題是“代溝”。除了要掌握一些關于“代溝”的詞句和表達法,還要了解“代溝”的原因,表現形式和解決辦法。 (二)分析學習者
對于學習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設計適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學習問題,設計適合學生個性的情景問題。學習者是非英語專業大一新生。
(三)設計學習任務
這是整個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的核心和重點,它為學習者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使得學習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確實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習情景設計,有助于將問題置于一個真實的任務環境中,這有助于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學習任務的設計要遵循以下原則:
要設計非良構的問題。非良構的問題具有無顯示目標和限制條件:有多解、多解法或者無解;有多種評判答案的標準:問題的概念理論基礎的必要性及其組織具有不確定性等特征。那些只需要回答yes/no的問題是“假交互”,這樣的問題不能太多。否則只能是“表面繁榮”,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得不到提高。
設計學習任務要符合學習者的特征。不能超越學習者的知識能力太多。
要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不是期望學生一定就能給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參與,使其了解這個領域。
根據這些原則,我在不同的階段設計了不同的任務。在pre-reading activities階段。我用一首敘事歌She’s Leaving Home(Lennon/McCartney)引入主題,激發興趣。聽完歌提問,讓學生講講這首歌的主旨。簡單回答之后。進入Brainstorming discussion,討論父母和孩子“代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的有些回答會讓你耳目一新。
在while-reading activities階段,主要根據課文內容提問:詞句的理解,對下面內容的猜測,寫作手法。主旨大意,邏輯信號詞的運用等。
在after-reading activities階段,要求學生進一步思考什么是“代溝”?并且用短劇表演的形式來把“代溝”演出來。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被空前調動起來,他們表演的短劇涉及到“早戀”“網絡語言”“服飾打扮”等兩代人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見,把“代溝”活化了,同時使用了很多剛剛學過的新詞和新的表達法。
(四)設計學習情景
建構主義強烈推薦學生要在真實的情景下進行學習。要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強調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培養。因此,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需要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教科書上的知識內容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和提煉。而設計學習情景則是要還原知識的背景,恢復其原來的生動性、豐富性。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情景背景中(不同的工作環境、社會背景),其表現是不相同的。
學習情景的表述及模擬要具有吸引力的表征(虛擬現實、高質量視頻);它要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真實、富有挑戰性的上下文背景,從
【談建構主義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談灌注樁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08-22
英語文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4-21
談三維制作軟件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08-30
談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及其在林業中的應用研究08-21
國際商務中談“守時”08-02
談英語原聲電影在視聽說教學中的妙用08-23
談盧梭教育理想中的“矛盾”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