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寧的觀點其實并沒有什么新鮮的地方,充其量也就只是對當年皇甫嵩的一些補充,但皇甫嵩畢竟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一份子,所以,他的觀點并沒有流傳出來,哪怕是為了維系世家大族的顏面,他也不方便將這些話說到外面去,但蘇寧就不一樣了,他對世家大族的深惡痛絕,源自上輩子對歷史的研究,自從東漢末年豪強幫助劉秀成功登頂帝位之后,他們在地方上就擁有了很大的話語權,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豪強割據地方政權,導致皇權無法下鄉的歷史,一直延續了將近2000年,直到新中國成立都沒有完全肅清。 這一現象不僅導致了東漢末年皇權與世家大族的對抗,兩次黨錮之禍,以及漢朝衰微之后,地方勢力的迅速崛起,揭開了混亂的序幕,更導致了在異族入侵之下,中華文明暴露出了太多的軟弱之處,雖然說有恒產者有恒心,但擁有家業拖累的世家大族們,顯然不可能像當年的春秋戰國的義士那樣,時時刻刻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在很多情況之下,都會將家族利益放在最前面。而異族只要舉起屠刀,他們因為產業和家族的拖累,都會選擇投降,如此一來。是當地政權的世家大族,本身就成為了一族的爪牙。于是,統治中原的異族,只要能夠掌控住這些世家大族,也就可以確保地方政權的穩固,雖然他們也知道。我們只不過是墻頭草,隨時都有可能倒向他們的敵對方,但是,他們也可以選擇降低對方手中的利益,許諾給世家大族,以換取他們的忠誠和付出。 于是在五胡亂華,以及南北朝的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互相討伐時,敵軍攻擊到己方首都,才會遭遇到殊死抵抗的情況,那是因為世家大族們,大都會在決定國家命運的戰爭當中,選擇保全自己,只要誰坐上皇位,他們就向誰效忠,左右誰都離不開他們,他們又何必在這之前,就與強大的敵人拼個魚死網破呢!這種不明智的事情如果做出來,那豈不是對不起他們家族數千年的智慧積累。 門閥制度的弊端,其實不僅是把持學問那么簡單,在關隴貴族集團崛起之前,他們是浮華風尚的代言人,腐化了固有的學問圈子,拉開了空談誤國的序幕。而在光榮貴族崛起之后,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起來,原有的軍事信仰和戰爭法則,也被對于膚淺的殺戮所取代,于是,整個唐朝的300年間,幾乎就沒有停止戰爭。國力鼎盛的時候,唐朝還可以將領土擴展到離海邊遠,但一旦內部矛盾激化,唐朝就迅速的陷入了土崩瓦解之中。內部矛盾激化的原因,就是世家大族對于土地的迅速兼并,導致底層百姓對朝廷失去信心,從而在叛亂發生的時候。不心甘情愿的幫助朝廷平叛。而一旦軍事集團勢力掌握地方政權,或者說形成這樣的情況,以至于被某些人所借鑒,那么很容易就會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這就是唐朝自從安史之亂之后,一百四五十年間的悲痛根源。 最終,中國歷史用一場五代十國,徹底了解了世家大族對于地方的把控,隨著宋朝大規模改革科舉制度的開始,世家大族在學問上也不再掌握優勢。從此中國歷史上最多出現連續幾代的顯宦,當然它們撐死了也就只能在幾十年的時間里發展壯大,成為一支大族。想要成為世世代代都顯赫的世家,卻已經是做不到的事情了。 在之后的王朝,也就只有孔老二的家族,還能夠用世家大族的方式存在著,在沒有了世家大族的危害之后,從宋朝開始,也就只有不得人心的元朝,才活了短短100年,其他的幾個朝代,至少也是奔著200年去的。 解除世家大族這個歷史毒瘤,中華文明浪費了將近1000年的時間,如果省去這1000年,直接將生產關系和社會階層發展到1600年之后的近代,那對于中華文明來說,就將奠定巨大的領先優勢。 這是蘇寧的愿望,他愿意為了這個目標,花盡畢生的心血。 即便有些人不會理解,即便他不能向所有人說出所有的秘密,他也會盡其可能的,將自己可以為中華文明節省千年時間的理念,灌輸到東漢末年的每一寸土地上。 為此,他甚至可以放棄爭霸天下的最佳時機,他要讓那些割據地方的諸侯們看看,要怎樣發展,才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只有這樣做,才能讓自己的理念得到更多的人認可,因為,在一個內部競爭的體系當中,優秀的人,很容易會被當成模仿的對象,一旦他的這個陽謀得逞,神州大地上,將到處出現她的種子,即便有后來者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敗自己,并獲得天下,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失敗者,而是一個將自己的理念,成功灌輸給天下人的成功者。后世的戰爭當中,軍事勝利已經不再被看重,而價值觀的輸出,才是所有人最看重的。 可惜的是,中國人不如美國人了解這種觀念,他們沒有如此積極的,讓自己的觀點走遍世界的各個地方,否則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都可以發起大規模的向外拓展行動,那樣的話,中國人的價值觀,將隨著中國人的文化以及中國的移民一起,散播到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可惜的是,無論宋朝還是明朝,都錯過了世界之王的皇冠!他們當時只需要伸出手,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成為世界之王,成為無可匹敵的世界性帝國!然而他們都錯過了,可是這一次,蘇寧不會錯過,絕不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