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先這群人在并州老家借助熟悉地理的優勢,多次成功的抵御住了趙云的進攻,其次,他們在戰斗力上也是經過了董卓多年的培養,至少在應對趙云帶過來的那些新兵的時候,并沒有在戰場上吃太多虧。其實,倘若涼州體系的士兵們,不是有盔甲和其它裝備上的優勢,恐怕戰勝率早就已經達到了一個不可想象的地步,但即便如此,那些如今投靠了白波軍的董卓舊部,如今也在盤算著如何利用與涼州體系對決的大好時機,從對方那里得到足夠的先進裝備。 至少光從戰場上的繳獲來看,是無法滿足他們大規模需要的,不過偶爾的收獲也足夠讓他們提高一下著甲率了。 其實在盔甲和其它裝備的方法,讓趙云和蘇寧一直都是比較謹慎的,尤其是那些剛剛投靠過來的并州的世家大族,他們的不屈大部分都沒有配發涼州體系的甲胄,而是依舊是用以前的裝備。 這倒不是因為涼州區的工業生產能力無法完成這樣的裝備目標,而是因為這群人實在不值得蘇寧新人,如果他們得到了涼州體系的甲胄和兵器,恐怕會對趙云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險。 然而這樣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正在與趙云所部作戰的白波軍,通過戰場繳獲等各種方式,從新兵蛋子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先進裝備,而他們轉頭就過去,將那些世家大族們狂扁了一頓,至少在那群人那里,他們無論是在既有的戰術體系和戰場經驗方面,還是在剛剛到手的武器裝備方面,都是擁有著巨大優勢的,于是那些剛剛投降著名的世家大族們,開始對涼州體系大家抱怨起來,尤其是那些原本與涼州體系就有著很多商業往來的人知道,亞洲這些并非沒有能力為他們配備更加結實的甲胄,而僅僅因為不夠信任他們才選擇不予配發。 這讓他們大感心寒的同時,也萌生了投靠白波軍一起發動叛亂的想法。于是這些世家大族的部曲,就開始與白波軍暗通款曲,以至于趙云在戰場上的局面顯得更加被動起來。 對此無可奈何的趙云,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副手,英仙座節度副使李世績。 李世績能夠出現在東漢末年,當然也不是蘇寧按照字母順序召喚過來的,他是祝您在把他的傳記看了20多遍之后,答對了全部的十道題,才從問答召喚系統當中將他召喚到了這里。 不過來到這里的李世績,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就將他的才華施展在東漢末年的歷史舞臺上。 雖然他對這一歷史事實時間段并不陌生,但他還是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弄懂了蘇寧現有的戰略思想。 而今的她終于知道蘇寧的對內策略是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進行擴張,并且將每一寸得到的土地都轉化成極高的生產能力,從這里產出的糧食和各種工業用品,將成為對外征戰的重要武器。 當然,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出于環保的壓力很多重工業制造企業都將會被遷移到西域以西的地方去,并且在那里用更短的距離向前線,輸送必要的物資裝備,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蘇寧還需要在東漢末年有一個穩固的基地,這樣才不至于出現戰略局面失衡的尷尬。 話說他在西線戰場投入的兵力和資源的確是有些多了,以至于東線戰場這邊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李世績是比較關注蘇寧在西線戰場上的表現的,作為一名唐朝時期的開國名將,他對與外敵作戰這種事情顯然要比對內作戰更有興趣。 但是蘇寧卻并沒有在第一時間把他派到國外戰場上去,因為這位曾經在唐朝與突厥的戰爭當中表現出色的將領,很適合坐鎮在大北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