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效應。比如說,有些農民其實是不需要這些貸款的,但是卻被當地的官府強行抑配。畢竟這樣做可以讓官府從中漁利。同時也可以讓經手的那些刀筆小吏們撈上一筆外快。而且根據后世某些學者的觀念,青苗法的利率其實還是有些偏高的,并沒有在本質上減輕農民的負擔。 而王安石在拒絕進行政策調整的前提下,就開始推行自己的青苗法,顯而易見的是,原來在大宋王朝出現過的那些弊病,又全部出現在東漢末年,于是,涼州體系一時之間陷入到了巨大的爭論之中。 而與上輩子有些差異的是,這位牛相公不可能再堅持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畏的經典論斷了。因為在涼州體系天變這種事情,沒有人會去關心,除了那些喜歡鼓搗天文的學者以外,但是人言這種東西,卻因為輿論體系的相對完善,而具有了更加強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各家報紙,開始對王安石的變法情況進行連篇累牘的報道之后,這位寧夏公所面對的壓力,就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很多報紙都申請要與他進行采訪在謀求得到獨家爆料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將一些民間的想法反映給他人,而王安石卻通通拒絕了這些媒體的要求,畢竟在他那個時代,街頭小報這種東西雖然已經出現,但還沒有哪家膽敢采訪他這位曾經的宰相。 于是,于是只見他的這種行為,也被人理解為對政策沒有足夠的信心。 然而這樣的錯誤解讀顯然激怒了王安石,于是他又緊接著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條變法內容,那就是曾經讓蘇軾那個憤青噴子大為不滿的免役法。 免役法推出的背景是這樣的,原本官府所需要進行的一些事務,比如說押送糧食之類的事情都是要民間的富戶來承擔的。而大宋王朝按照民戶的貧富等級,將之劃分為五等,并且只有最末一等不需要到官府去服役。 而那些到官府去服役的人,大多會遭遇到那些刀筆小吏的各種盤剝,其間加破人亡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出現,王安石決定官府不再無條件的征募,這些人為官府處理,而是改由官府拿出一部分預算,聘請招募愿意從事這些行當的人來做這些事情,當然,官府在財政上也是不夠寬松的,所以,那些因此而你不必到官府去服役的1到4等富戶,也就需要上繳一部分的免役錢。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大部分的農民都從沉重的勞役當中解脫出來,保證了勞動的時間,可以更加周全的照料自己的莊稼,于是也就有了更好的糧食產出,順手還為國家提高了稅收收入。 只是免役錢對普通的老百姓而言,依舊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而且這樣還帶來了另外一件壞處,那就是讓那些刀筆小吏們,失去了很多盤剝底層群眾的機會,畢竟招募過來的這些應役之人,很多都是從事相關專業的此中老手。他們對相關領域里的那些貓膩兒了解的,甚至比這些刀筆小吏們還要清楚,到了上級官老爺面前,他們也能夠把事情分析的頭頭是道,以至于有些時候那些刀筆小吏們反而會被這些人所壓制。 于是另外一件事情就開始在這期間發生了,那就是許多刀筆小吏們都開始諷刺王安石的新政,他們不斷的尋求各大報紙的幫助,希望這些掌握著新鮮力量的媒體機構,能夠給予王安石足夠的壓力,然而事情的進展卻不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順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