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是蘇寧向來不喜歡將樸實無華的農民們和局限性這個詞聯系到一起去。相反,他特別強調知識貴族的局限性,以及他們從眾心理嚴重,形式主義嚴重等各方面的問題。 所以在當他得知是一群舊派書生,率先發出這樣言論之后,便立刻開始了大規模的輿論聲討。 首先他還是習慣的通過自己掌握的輿論陣地展開還擊,各大報紙在第一時間就刊登了他的文章,內容則是批評所謂的謠言雖然說他在未來依舊會是涼州體系的控制者,代皇帝的位置上所作的人一定還是漢高祖的苗裔,在這一點上,蘇寧并不準備做出任何改變,因為他已經準備好了一套制度,叫做君主立憲。 不列顛在大憲章簽署之后,慢慢的崛起成為一代世界強國,其最鼎盛時期的領土面積甚至超過了陸戰之王,蒙古帝國。這樣的成績無疑是令人艷羨的,可惜蘇寧的涼州體系至今也沒有幾個像樣的出海口,所以他如今能夠做的事情,也僅僅是更高的發展效率而已。 想要更高的發展效率,就不能讓皇權過多的干涉正常的經濟運行,在古代的時候,皇權不下鄉,是一種對地方自然經濟的保護,也是一種對封建貴族掠奪的抵抗,但在蘇寧到來之后,他的行政權力已經通過教育機構,尤其是學校的建立。攝影頭到了每一個鄉村之中,原有的皇權不下鄉的概念,幾乎已經被他徹底敲碎。 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老百姓們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是保持著贊成的意見的,因為他們也知道,教育和讀書能夠改變他們孩子的命運,將來有一天,或許天子的朝堂上,也會出現自家兒子的身影。而在蘇寧到來之前,這一局面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如果蘇寧想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清毒,農村自由經濟的各項權利,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與當地的居民們發生更大規模的沖突,除非他采用向涼州本地那樣的模式,逐漸的利用自己的高產農作物,改造農村的現有經濟態勢。 這雖然在未來屬于必然事件,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在得到更多的糧食產出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改變鄉村的政治態勢,而是先把自己的肚子喂飽,然后再討論其他的問題,至于事到城里發展,還是做些什么別的事情,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但是送女兒認為,恐怕大多數人在填飽肚子之時,都只會選擇去曬太陽,而不是選擇去更好的地方發展,這就是他們的眼界所造成的重大阻礙,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阻止他對鄉村基礎政權進行改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們一旦吃飽了之后,就連造反的積極意義都沒有了,所以他們更不可能去認可任何試圖改變他們現有生活的所謂政策。 換一句話來講條路線,真的想對農村的基礎政權做些什么的話,那么現在應該就是他的最佳時機,因為他們現在正處在饑不擇食的地步,只要能夠他們吃飽飯,任何政策他們都是愿意接受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蘇寧可以為他們打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政治制度,將原來控制在那些老人手中的權力,進一步下放到愿意為村民們做實事的中年人手中。 如果能夠在基本上完成這個部署的話,那么蘇寧在將來就可以擁有一只比較能干的基礎政權隊伍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些剛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可以到那里去做個書記官之類的差使,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們更多的是需要在自己年輕的時候,見識到更多先進的東西,這樣他們才能夠在自己的意識當中培養出進步的想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