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袁紹的第一步計劃,就是讓他的外甥高干,聯合冀州內部的某些個謀士,一同向韓馥勸諫。 勸諫的內容當然非常簡單,那就是北邊的公車站就要打過來了,而東邊的那位袁紹,雖然統轄的渤海郡歸冀州管理,但此人在多項素質上都是超過主公您的,以他肯定不愿意久居人下。由此以來,主公您將會面臨兩面夾擊的不利局面,恐怕很有可能會丟掉性命。 韓馥一聽這話,當即就嚇了個半死。于是連忙問他們該怎么辦。 于是就有一個叫做荀諶的家伙站了出來,對韓馥說道:“這問題解決起來其實非常簡單,您只要把冀州讓給袁紹就可以了?” 韓馥一時半會兒之間沒能反應過來,不知道這其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邏輯,于是疑惑的問道:“這其中有什么道理可講?” “主公,你本來就是袁氏的舊部,而且先前又和袁紹等人結為同盟,有這層關系在,我們當然不能便宜了公孫瓚那個小子,更何況,袁紹那廝的才華,雖然只是略略的超過主公,但完全可以用來抵擋公孫瓚,如此以來,冀州的百姓便可以無憂,主公便可以悠哉悠哉的生活在這里,與此同時,你主動讓出冀州的行為,也會被天下人所稱道,像您這樣的雅量,恐怕全天下的人都沒有幾個能做到。袁紹在得到幾周之后,便有了更加廣闊的施展舞臺,自然會非常感謝,主公,哪里又不會厚待你呢。如此以來,您不但得到了名聲,還可以完成夙愿,在自己熟悉的冀州頤養天年,豈不妙哉?” 韓馥一聽他的話,當即就拍著大腿稱贊起來,并且決定按照他的意思去辦。 但是消息傳出之后,立刻引起了另外一部分首相的反對。冀州長史耿武,治中李歷,別駕閔純,都跑到韓馥的面前陳說利害,要求他收回成命。 但是韓馥卻像是鐵了心腸一般,非得要把冀州讓給袁紹不可。他給出的理由則是:“老夫本來就是袁家舊部,如今把冀州讓給袁紹,有何不可?” 李歷等人當然不愿意放棄努力,于是便詢問了韓馥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韓馥就把荀諶的那番話說了出來,卻不料當即就被拆穿道:“公孫瓚固然可畏,但是他們所處的幽州,并不如冀州人口眾多,兵力也不如冀州強悍。所以主公根本就不需要懼怕于他,至于袁紹,那就更是不值一提的存在了,如今的他,雖然扛著一個渤海太守的頭銜,但其實只不過是遠道而來的客軍。在我們強大的冀州面前,就像是個揮舞觸角的螞蟻一般,這種貨色,根本就沒有懼怕它的必要。” 但韓馥并不聽從他的意見,反而固執己見,準備讓兒子將自己的印綬送到袁紹那里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