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南的木筏,漓江上的竹筏,黑龍江上的樺樹皮船,青藏高原的牦牛皮船,九曲黃河沿岸的羊皮筏等等,這些東西相信同學們都不曾聽說過吧。那都是華夏范圍內最早的船只?!? 同學們期盼已久的講解雖然開始,但是蘇炳炎的這一翻列舉,卻讓他們頓時覺得這其中的道道非常之多。 果然就聽蘇炳炎繼續說道:“這些船只出現在技術還相對落后的原始時期,那個時候的物質積累也不算豐富,因此條件相當刻苦,古代先民們仍然能夠通過自己的雙手制造出這些工具來,這就充分意味著他們已經開始了挑戰大自然的旅程。但這個旅程注定是十分艱苦的,從傳統的結構上來看,當時制作出來的水上交通工具基本上都是結構簡單的舟和筏。而技術發展到我們這個時代,恐怕已經有很多人看不上這些小小的交通工具了。” 聽蘇炳炎這樣說,底下不禁傳來一陣陌生,雖然說凡事都是從無到有慢慢出現的。但相對于他們祖先們做出的基礎貢獻來講,現在的科技越發達越能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就越意味著祖先的工作是那么的艱苦而又重要,這不禁讓他們向儒學者們一樣敬畏起了他們那神圣的祖先們。 不過蘇炳炎剛才就已經說了,學習祖先要學習他們的精神,但不能重復他們的軌跡,那樣只是抄襲祖先,而不是像祖先一樣開拓新的領域。因此也有人支持yy的拿出了反對的觀點,認為崇拜祖先的同時更應該效法祖先,而不是在這里說些空話。 他的這番言論立刻引起了周圍同學的共鳴,不過就在這個時候蘇聯似乎有些多此一舉的,像他們的祖先崇拜潑了一盆冷水。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所謂的黃帝并不是船只的發明者。對于水的浮力的解釋,不同的地方都有著類似的發現,因為大自然就是這樣的,他已經為我們制定了物理定律,能夠發現并利用它的人便會變得強大起來,如果沒有能耐做到這一點,沒有本事去理解自然的法則,自然也就無法將自然規律運用到平時的生活甚至戰爭當中去?!? 這方法就更加細致的闡明了模仿祖先精神的道路所在。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號召大家學習祖先的精神,既不能坐吃山空也不能抄襲祖先。而祖先們的精神最為實際的道路是探求這個自然當中的規律,并把它們運用到平時的生活和戰斗當中來。 雖然大家還不能理解這其中的奧秘所在,甚至有人當即提出了疑問,說兩種體系之所以強大起來的原因,難道是因為他們更了解自然規律嘛,在這方面他們是感到疑惑的,因為涼州岐岐的戰術器具雖然精良,但是那些與自然規律,好像沒有什么直接聯系。 蘇炳炎并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他只是淡淡的說道:“這位同學,今天我們討論的是船只,如果討論生產力的話,我另有一些理論可以和你交流,不過對于某些自然規律的二次運用,的確也非常重要,我們的想象力或許就是促進我們工具豐富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點在我們的發展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必須要指出的是著重于此而忽略了對自然的探究,必然讓我們走向歧途?!? “在這方面傳出的進展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警示,我國的船只發展之迅速是周圍其他文明無法相提并論的,除了在先秦時代的遙遙領先之外,我們在后來的發展當中也從不落后,雖然說秦朝那個短命鬼,并沒有將春秋時代遺留下來的樓船,做大規模的發明,但同時期的西方大秦帝國亦不曾在這方面有多高的建樹,他們只是將柏海當中的槳帆船,充分利用了起來。毫無疑問的是那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在戰爭當中充分意識到了船只的重要意義,而我們一直到了武帝時期,還將這一點重視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