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的武裝數目,放在國內,別說是營級,團級,放在一個師都不算寒酸。 在重火力配給上,國內目前也就東北軍能和俄國人稍微能比較一下,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依舊不如。 而有了這些武裝,毫不夸張的說,趙銘如若部隊人數再翻上十倍,達到一個師的標準,只怕許多勢力都會爭相拋出橄欖枝。并且相談之下不敢太過放肆。 這就是武力所帶來的威懾力。 只是趙銘倒也清楚,這還不夠,想要真的躋身上牌桌,他還缺一些籌碼。 武器裝備依舊不夠,這樣的武裝勉強能算個弱二線師,比一線師還是相差甚遠。 其次就是沒有一個穩固后方作為根據地,所以帶上這些武器回去,趙銘估計要么被人治的服服帖帖,將這些武器裝備如數上繳。 要么就是再多搞點裝備,搞點人手! 現在察北人手依舊不足,應該說是兵源不足。 至于一個穩固的地盤,反倒是不缺,從今年開始察哈爾就在各個部族聚集地規劃縣,鎮之地。 相當于更加明確的劃分,但因為許多聚集地根本不成規模,許多城池方面有的有前朝遺留的老城池的還好。 但更多地就是一片光禿禿的曠野,頂多一些牧民的聚集地房屋,這就是一個縣。 不過這也意味著有名頭,可以建立一些簡單的城池作為駐地。 這才是趙銘一開始就覺得察哈爾作為自己地盤的緣故。 第一步在察哈爾落腳,第二步徐徐圖之積攢聲望,手握部分兵權,第三步,逐漸搞定武器裝備,兵源財源。 現在就是到了第三步的階段。 按照最初的預想,趙銘有兩條方略,一條是與熱河的東北軍進行軍火牛羊貿易。 后來郭老板的出現也加強了這一想法,財源方面一方面靠著馮家莊陸續輸送,更多地還是想著靠自己。 本來是想單純靠牛羊生意,但事實發現這兒的牛羊生意對熱河那邊并沒太多吸引力,最有價值的是戰馬。 但戰馬這種東西自己也急需,但后來礦場的發掘為趙銘近乎直接解決了財源問題。 而現在外蒙一行,軍械貌似也差不多要解決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