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是場面陷入詭異的停滯,見攻勢推不進去,炮火開始大量覆蓋,一波接著一波。 甚至弗拉基米亞已經尋思著要不要調用裝甲車進行協助進攻了。 而與此同時,趙銘壓根沒想到會出現這種變化。 按照他最初的猜測,運氣好,這些留守的礦工能堅守一天絕對是預料中最長的,運氣不好,可能一個照面就被打崩,然后成批投降。 可誰又能想到這群人的反抗意志會這么猛烈。 這群留守的礦工本就是被逼到走投無路之人,不想跟著南下奔波太遠,同樣也不想繼續沒日沒夜的挖礦。 和他們有關系的家人大多都在上次叛亂,鎮壓中陸續去世,就算沒死,同樣也遭遇到了清洗。 這些人反抗意志強自然也就有原因了,索性就是一個字死,是累死還是拼一把再死,無非這兩種選擇。 而選擇后者,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可不會認為都打起來了,投降還能有活命的可能,繼續讓他們挖礦是不可能挖礦的。 這就是一群被逼紅眼了的亡命徒,已經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想要啃下這塊肉除非把他們的彈藥耗盡,或者把他們全部擊殺。 但這么多人,還有如此堅固的防御工事,想要拿下他們,以一個滿編團而言,還不夠。 確實,唯一能限制他們的就是彈藥。 趙銘給他們留下的彈藥多,也不算多。 這處軍事駐地軍械庫內,機槍子彈一共有五十萬發,因為太多,趙銘也不能一口氣全部拖走,就給他們留下了十萬發。 十萬發絕對不算少了,十挺輕重機槍,每一挺都能分潤一萬發射擊。 正常來說,擋住這一個滿編團的兵力,慢慢耗,控制輸出頻率,維持半個月不是問題。 但這群人哪里會節省子彈,看到敵人壓上來,都是一股腦的宣泄火力,很多子彈都是平白浪費。 但就算他們這樣浪費,弗拉基米亞中校也不可能頻繁讓自己的人進行沖鋒。 所以對方子彈消耗頻率,取決于弗拉基米亞中校愿不愿意一次接著一次進行沖鋒。 并且因為并不知道這次事件整體的具體情況,不僅弗拉基米亞不知道,就連遭遇過伏擊戰的彼得羅夫少校也不知道。 所以他們還以為這里駐扎的就是那支叛軍,于是弗拉基米亞干脆就在這里死磕了。 并且直接傳訊附近的裝甲營請求支援,沒錯,就是這么離譜,甚至連空中支援都沒呼叫。 但考慮到,他情報不足,這樣做也是情有可原。 畢竟從最初他們接到的求援信號顯示,就是軍事駐地遭遇叛軍襲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