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然而他們所沒看到的是,背對著他們的趙長官卻在心里無聲的嘆了口氣。 別怪我!我也沒辦法,時間緊任務重,單靠實實在在的賺錢根本搞不來多少錢。 既然你們手里頭有這么多錢,還不如資助給我,我還能用來保家衛國。 其實一開始趙銘的確沒想過走到這一步,但細細思考了一下。 不管自己怎么把這煤礦運用至極限,等抗戰開始自己能搞來個幾百萬大洋也就極限了。 可想要和東洋人打硬仗,這點錢就只能打幾場富裕的仗,多來幾場炮火飽和式覆蓋的大戰,幾百萬大洋鐵定會花個精光。 而這還只是算打仗的花銷,可能也就兩三場師級別的大戰,幾百萬就會花了個七七八八。 可就算是平時,養一個師的兵力,按照北洋時期的軍費來算,趙銘沒記錯的話,非交戰時期,一個師一年平均花費約為近一百萬大洋。 但這只是一般的師,趙銘想要的自然是類似于特戰師的層次。 次一等的師并不在趙銘考慮當中,抗戰時期已經有多次教訓證明,在正面戰場,次級師根本頂不住東洋人的猛烈火力。 至于校長,那就純粹是不把人當人,直接把中央軍推到淞滬戰場白白浪費掉了。 趙銘的估算是在內陸與東洋人碰一碰,避開東洋人的艦炮覆蓋。 可想要培養一個特戰師,除卻聘請外籍教官和購買德式裝備之外,光是一年的花銷就多達兩百八十萬。 如果算上裝備購買,還托關系找幾個外籍軍官作為教官,這花銷只怕得奔著七八百萬去了。 軍械更是里面的大頭。 甚至后續如果有機會,趙銘還想利用老任的關系,看看能不能從奉系那邊搞來一些教官,甚至是直接購買奉系的坦克。 要知道奉系可有著不少坦克,只是后面全都便宜了東洋人。 如果能搞來,那自然最好,省的便宜東洋人。 甚至如果能籌措到更多資金,趙銘還想斥巨資引進一條兵工廠。 起碼得保證長槍以及子彈這些能做到自產自足。 而這些花銷,就完全不是區區一個礦場能負擔的,就算把馮家莊的所有資產打包賣了也頂不住。 趙銘估算了一下,就算往小了花錢,自己也得需要花費數千萬大洋。 往大了花錢,一億大洋都不禁花。 雖說現在趙銘還沒給弟兄們發軍餉,但這只是規模還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