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此時已經來到了三月初,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出現冰雪消融跡象,放眼看去很多地方都冒出了嫩苗。 能看到不少牧民已經開始帶著大量牛羊馬群開始向四周進行散養。 能看到一群騎兵正在曠野上以并不算快的速度行進著。 “趙爺,按照您的要求,我們將會在察北一帶重新建立牧區,以目前我們牲口群的規模,這邊的牧草已經足夠我們散養了。 如果后期要擴大規模,我們還可以向察中擴建,不過那時候可能再想規范這些牧民可就有些費勁了?!? 老孫頭指了指遠處已經驅趕著大量牧群向四周遷徙的牧民們朝趙銘匯報道。 聽著這些,趙銘只是微微頷首。 讓牧民們從聚集地分散,這也是無奈之舉,他總不可能把這些牧民一直死死圈養在一個地方。 這根本不現實,相當于把大片牧場白白浪費了。 而且這么多牲口只怕把營地這附近的牧草薅禿嚕皮都不夠吃的。 再說這些可都是資源,趙銘還想組建一個騎兵師,光憑眼下這些戰馬可不夠。 之前憑借從外蒙人手里截獲了一大批戰馬,戰馬的數量也來到了兩萬五千匹。 而一個騎兵師正常的人數在一萬人左右,戰馬數量得至少保證在一人兩匹戰馬的水準,這樣才能保證高負荷作戰。 所以眼下這戰馬依舊不夠,畢竟戰馬可不僅僅騎兵師需要,其他部隊也必須保證一定數額的戰馬馱運物資。 更何況趙銘可不滿足一個騎兵師,占據這么一個天然馬場,不多搞兩個騎兵師還真說不過去。 至少要有個十萬匹戰馬才能滿足趙銘的完美幻想。 要知道在五十年代初,國內共有十九個騎兵師,總兵力接近二十萬,戰馬數量在四十萬。 由此可見,騎兵師在如今這個年代依舊很有前景,尤其國內的戰場機械化作戰還不是那么完善的情況騎兵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哪怕面對東洋軍隊,依舊有著很強的作戰能力。 畢竟東洋人的坦克部隊或許在華國還能馳騁,在國外真就是小卡拉米,數量和質量都不咋滴。 其次就是一旦抗戰開始,趙銘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 自己充其量只能算是個打游擊戰的,承擔東洋人主力猛攻的還的是國府軍隊。 至于自己,就靠著騎兵的高機動優勢打打閃擊戰遭遇戰就得了。 “目前這些散出去的牧民有多少?”趙銘詢問道。 “一共約莫三千人,總計管理著約莫十萬規模的牧群。另外趙爺,我們要不要在伙食上盡量削減肉食供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