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送走山口浩二,趙銘目光則是落在了后背一張碩大的地圖之上。 這幅地圖上面有著許許多多的字符,都是用特定字符進行標注,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這是國內目前各個勢力的劃分情況。 時至今日,麾下已經整備出一個師的兵力,有大量槍支彈藥作為練習,還有充足糧食供應。 軍隊的士氣和實力都得到了完美補充,現在這支軍隊或許還無法與各個軍閥麾下的王牌較量。 但可以肯定,一旦適應下來,經歷幾次戰役,這支軍隊將會迅速蛻變。 “時間還是太少了啊!”趙銘不禁發出一聲長長的感慨。 沒辦法,本以為那場大戰說不得還要過很久,但事實現在各地的動靜有些太過頻繁了,頗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去年南邊剛結束了蔣桂之戰,以校長大獲全勝而告終,這也充分表明現在校長對裁軍欲望的高漲。 中原大戰看似只是因為軍閥之間的矛盾,但這個矛盾其實也沒那么復雜,說白了還是意見不統一。 主因是蔣,馮,閻,李幾方軍隊一邊北伐一邊擴軍,打到后面這四位的手上軍隊已經高達百萬之眾。 這財政從哪里出?當然不可能只是這幾位大帥自己掏錢,而是背后有財團支持的。 這個財團也就是,江浙財團。 不過現在因為高額的軍費,演變成國民裁兵促進會。 自然而然,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裁軍,也可以稱之為削藩。 而裁軍是必然要發生的,這件事不推進也得推進,根據統計,養活五十萬人的軍隊,保守估計一年就得花費兩億大洋。 也就是說百萬大軍,一年就得消耗四億大洋。 這江浙滬財團再怎么有錢也不是這么霍霍的。 其次裁軍可謂是說到校長的心坎去了。 校長做夢都想集中軍事,人事,行政財政于一體,也就是他一直奉行的,攘外必須安內。 而此時放在趙銘眼前桌上則還有一份報紙,這份報紙是關于一月份事情的。 也就是在南京方面召開的全國編遣會議。 結局自然是不出意料,各方不歡而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