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戰(zhàn)馬呼嘯,宛如連成一排的城墻推了過來,在火力壓制下讓敵人造成了短暫的騷亂更是拖延了他們反應(yīng)的時間。 僅僅一個剎那,騎兵再度拉近了距離,原本一百多米的距離眨瞬被拉近至百米。 百米的距離第一輪齊射如約而至。 “射!” 口哨伴隨著王二的低喝,所有騎兵紛紛變動陣型,原本整齊有序的隊形出現(xiàn)層次交疊,騎兵之間每一排的隊列不變,但前后兩排的出現(xiàn)交疊,這樣能最大化利用窗口進行射擊。 第一輪齊射結(jié)束,原本敵軍前排已經(jīng)準備進行有效反擊,甚至不少地方已經(jīng)噴吐出火舌。 有一桿機槍本身就比較輕便,很容易就完成架設(shè)開始射擊。 然而面對噴吐火舌的機槍,前排的騎兵絲毫不懼,眼里只有麻木的跟隨大部隊做著既定成熟的動作。 一板一眼的抬槍,射擊。 高速射擊的機槍子彈十分輕松就貫穿了前排騎兵身上表面的軍服,更是穿透了里面的棉甲。 好在更多地子彈經(jīng)過棉甲卸力在命中要害處均是有驚無險被里面一層的厚實板甲給擋住了。 這年頭沒有聚合物作為防彈衣,但防彈衣原理是一樣的。 比如曾經(jīng)就有人用書本和瓷磚組成了一套簡易防彈衣。 防御效果還是十分驚人的,擋住一些小口徑的手槍還是不成問題的,但面對大口徑手槍,幾乎是形同虛設(shè)。 而如今騎兵穿戴的這一身,其防護效果絲毫不比這種簡易防彈衣差,甚至因為里面還加裝防護鐵板的緣故防護力還要更強一些。 這些都是重新找老郭定制的那一批,并非早期的薄鐵板,其厚度已經(jīng)來到了一小截手指厚度,足足有1厘米厚。 并且趙銘為了能盡可能減少后續(xù)震蕩創(chuàng)傷,還讓人設(shè)計棉甲的時候往鐵板鑲嵌口后面再弄了一片鑲嵌口。 主要是用于鑲嵌廢舊書本和松軟棉墊減少機槍子彈造成的震蕩傷勢。 這樣極大的增加了棉甲的重量,雖說后續(xù)的棉甲經(jīng)過改良,已經(jīng)只有十八斤,單純的只是做了一套棉甲背心,主要加強胸腹的防護。 可加上厚實的書本以及加強了里面的鐵絲網(wǎng)卸力后,重量還是來到了二十一斤。 但這對于如今體能十分恐怖的騎兵而言,算是毫無負擔了。 噠噠噠噠!~ 密集的彈幕掃過,有七八名騎兵還是應(yīng)聲倒地,這是子彈避開了胸腔附近的鐵板,直接鑿穿了腹部,在腹部留下多處傷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