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這里張礪眉頭擰成一團,皺眉喝道, “你這人怎滿口胡話?左一個不行,右一個不行,那還能有誰可用?” 都說了就兩部分人員組成,現在都被否決了,還有個錘子? 然而李俊卻成竹在胸,繼續道,“師座,您您還記得高維此前的過往嗎?” “這與高維的過往有何干?他都已經回奉天了吧?”張礪沒好氣道,“且說重點!” “是!師座!情況其實就在這里,高維此人也算是沙場老將。 00年棄文從戎,07年入保定深造,12年入陸軍講武堂步兵科繼續深造,此時他已經深得張大帥信任。 而就在18年年初,此人開始掌權,剛一掌權就隨奉軍入關,追隨其部援湘。 同年九月,所部第二團和另一部轉到江浙一帶,駐扎閩邊。 也就是說此人在湘地曾駐扎超過八個月左右。 后來其部有一支人數在千人左右的湘地兵勇。 隨著24年時期,此人參與山海關爭奪,便發現這群湘兵作戰驍勇,很是不怕死。 于是在次年,再度派遣人員南下招募湘兵,隨著他26年升任察哈爾都統時,手下湘兵一度達到兩千人,獨立成團?!? 隨著李俊說到這里,張礪大體明白怎么個情況了。 “而后,師座您還記得27年的京綏線一帶的交鋒嗎? 我軍與高維所部發生沖突,那一戰雖不好提及,但我軍乃全線潰敗。 而那一戰,您可還記得那一支,徒步千里,作戰驍勇的團部嗎?” “嗯,有點印象,那支隊伍的確很驍勇,打法上不怕死。 而且很有紀律性?!? 張礪微微點頭,雖然面色不太好,不太想承認,但這確實是事實。 關鍵那一戰,他淪為了背景板。 實際上察哈爾壓根就不是他們晉軍搶來的,而是人家讓出來的。 如果不是張大帥那邊決定撤軍,察哈爾還沒他們晉軍份。 “我記得那一戰,這支湘兵死傷不輕吧?而且這樣一支精銳,那高維豈能不帶回奉天?”張礪狐疑。 “的確如此,可是您莫不是忘了,28年奉軍撤軍次月,那場對奉軍的血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