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際上他不用想也知道,對方肯定不會答應。
但他哪管他答不答應,先斬后奏再說。
而且都是聰明人對方肯定會答應的。
畢竟趙銘已經展露出自己的手腕,對方眼下正為淞滬發愁呢。
可沒精力繼續和趙銘掰扯,一旦鬧起了沖突,對方現在反而是最不敢的。
當然那邊的部隊,估計也不會撤離,應該會在附近城鎮駐扎。
這就相當于遏制住了趙銘的咽喉,讓趙銘十分難受。
難不難受趙銘不知道,但他知道一旦自己入駐,那就能迅速掌握地盤。
“這事趙爺我知道了,只是接下來轉移壓力不會小啊。
咱們這么多弟兄,平均每個人背后都有好些個家人。
我估算了一下,光是咱們弟兄以及家人要轉移過去的總人數就在四五十萬之多。
還有那些技術員工,以及其家人,也是要跟著咱們走的。
這邊算下來就是十幾萬人也是有的。
還有咱們在察哈爾歸綏的基層人員,這些辦事人員有些還是很有能力的,你看是不是也得帶走?
加上察北的牧民們,那些可都是咱們的最初發家時的老人了。
他們帶不帶走?
算下來怕是有七八十萬人要轉移,人數是其次,他們畢竟還是會自己走的。
可是物資啊!
負擔這么多人口的吃喝,單靠西安府本地的糧食可不成。
這邊的糧食,咱們幾乎全都要帶走!
還有察北那么多牛羊馬匹....”
其實還有很多張鍇都沒說。
比如本地的各種珍寶,古董,古籍以及一些文化藝術品。
這些東西按照一般的軍隊大佬而言,壓根就懶得管,除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許多都是臨時撤離,根本不管那么多,也不會攜帶這么多人口。
但按照趙爺之前的尿性,怕是一點也舍不得給東洋人。
對于張鍇的難處趙銘自然知道,時間太短,需要轉移的人口物資太多太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