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反觀老馮,這老頭子竟然跟沒有新手福利期一般,因為人家一直都是新手福利期。
上鉤的速度突出一個快,一天的功夫,裝魚的水桶都換了好幾桶。
一天硬生生釣了八百多斤的魚,這還是如今魚不夠多的緣故。
加上還沒有后世的那些專業魚飼料,和工具。
這要是到后世一些私人承包的魚塘,怕不是直接讓老板賠的底朝天。
這就讓趙銘很郁悶了,看了看自己的水桶又看了看老馮已經換了好幾個依舊爆滿的水桶。
他突然感覺好像釣魚也沒什么意思。
好在第四天,一則通電來到了他這兒。
是上峰對于此次戰役的大體傷亡戰果等等數據的總結。
其實這些趙銘早就知道了。
但實際看到手中文件趙銘還是忍不住抽了口煙。
國府一邊加上他這邊一共投入在百萬人左右,而東洋人比原定要多一些。
原本是二十五萬,但這次直接來到了三十萬!
國府一邊,加上趙銘早些天上報的自查麾下部隊戰損記錄來看。
總計陣亡人數在二十七萬人左右,負傷人員超過四十萬。
這次國府一邊的應對策略還是老套路,無非就是陣地戰。
這點趙銘覺得無可厚非,戰斗信心都是一點點打出來的。
國府之前在正面戰場大多數時候都是節節敗退,很少有機會能在正面戰場占到便宜。
高層自然而然以為正面戰都打不過哪還有信心和敵人比迂回穿插。
其實趙銘清楚,不僅僅高層沒信心,底層將士們也沒多少信心。
相比之下東洋人的打法也不全是陣地戰,人家的慣用伎倆其實就是迂回包圍。
和迂回穿插還是有點不同,畢竟他們同樣是大規模集群作戰那一套。
但比國府更加靈活,反應更加迅速。
而趙銘對國府一邊的總結,這次雖然打的比之前都要好。
但缺點也有,那就是兵力過于分散,以連綿不斷的一線式陣地進行防御。
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利的戰略預備兵團。
會戰過程中經常是處于一種被動接敵的局面。
可以說大多數情況都是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經常性的情況就是拆東墻補西墻,加上高層指揮人員在人事方面有很大影響。
有沾親帶故的緣故,還有派系不同的原因,導致屋下架屋,床上疊床的情況。
也就是任何高層命令,都需要層層下達,經過至少五個層次的轉達才能抵達。
難免出現貽誤戰機的情況。
這樣一來,別說什么小規模分散穿插作戰了,能夠保證這龐大戰爭機器運轉不出問題那就是燒高香了。
其實在趙銘看來,高層無需把命令細節化。
只需要發布一個大致命令,然后一切細節交給所屬部隊直屬長官進行調配。
出了問題直接找當地防區的最高長官即可。
相當于頂層那一波人只需要做宏觀指揮,中層做局部調控,底層根據實際情況做微調。
不過這次交戰的意義還是巨大的。
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東洋的國力損耗開始急劇加快,甚至呈現在表面了。
就這一戰,東洋人的軍費支出已經達到六十一億日圓。
但人家在三一年,戰爭剛爆發的時候,軍費總開支也就21億日圓左右。
但是到了這一年經費直接破了百億。
而且不要以為人家還在其他國家參戰所以那邊占比比較大。
事實就是,這年頭東洋人在這邊派遣的兵力已經到了七八十萬之多。
最多的時候甚至超過了百萬。
而到了戰爭結束,東洋人在華戰死率為百分之五十,比太平洋戰場上的很多戰場的戰死率都要高。
并且在海外戰場死亡的東洋士兵在兩百十幾萬人左右。
而在華,共計戰死人數約莫在五十萬人左右。
看起來不多,但要算上當時東洋人分別入侵了多少地方。
以及東洋人還和霉菌交手,且還是在戰爭中后期,東洋人國內物資極其匱乏的情況下。
敵人最強的時候,是我們這邊起碼是頂住了。
其他地區很多都是直接淪陷,并且我們硬生生打到了戰爭結束。
相當于我們一方打出來的敵人戰損,就占據其他國家戰果總和的四分之一。
而這還有霉菌付出極大傷亡的所造成的戰果。
“長官,外面孫督辦最近已經在等候您多時,因為您說回來要休息幾日,所以我們也不敢打擾您。”
一名文員來到趙銘辦公室內匯報著,聽完對方的匯報。
趙銘不由很是詫異,這孫督辦沒事找自己干啥?
難道又是想要和他交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