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夫嵩之十罪賴此五奸以彌縫之,識破嵩之五奸則其十罪立見。噫!嵩握重權,諸臣順從固不足怪,而大學士徐階負天下之重望,荷皇上之知遇,宜深抵力排,為天下除賊可也。乃畏嵩之巧足以肆其謗,懼嵩之毒足以害其身,寧郁怏終日,凡事惟聽命于嵩,不敢持正少抗,是雖為嵩積威所劫,然于皇上亦不可謂之不負也!階為次輔,畏嵩之威,亦不足怪,以皇上聰明剛斷,雖逆鸞隱惡無不悉知,乃一向含容于嵩之顯惡,固若不能知,亦若不能去,蓋不過欲全大臣之體面,姑優容之以待彼之自壞耳。然不知國之有嵩猶苗之有莠、城之有虎,一日在位則為一日之害,皇上何不忍割愛一賊臣,顧忍百萬蒼生之涂炭乎?況爾來疑皇上之見猜,已有異離之心志,如再賜優容姑待之恩,恐致已前宰相之禍,天下臣民皆知其萬萬不可也。” 楊繼盛說嚴嵩有此十大罪,之所以能安然無恙,都是因為他的五奸彌補,如果識破了嚴嵩的五奸,那嚴嵩的十大罪就暴露無疑了。另外,楊繼盛還批評了座師徐階,說徐階懼怕嚴嵩,不敢與他對抗,凡事都聽嚴嵩的,有負皇上知遇之恩接著,楊繼盛就說皇上您這么聰明,都是因為包容嚴嵩,才沒有發現嚴嵩的罪孽,才沒有制裁嚴嵩。圣上您為了寵愛一個賊臣,就忍心天下百萬蒼生被嚴嵩禍害的生靈涂炭嗎? 看完這一段后,朱平安默默在心里畫了一個重點批注符號。 這一段雖然不如“或問二王”那么嚴重,但也絕對是把嘉靖帝惹生氣的一個重點原因。 楊師兄在這一段批評座師徐階,一點問題也沒有,對于座師徐階來說,這也是一種保護。至少,有這一點,嚴嵩就不會輕易認為楊繼盛的彈劾是出自徐階的暗示。朱平安相信,座師徐階知道楊繼盛在奏折里批評他后,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很高興。楊繼盛這一批評,就把他和徐階劃清界限了。有這一批評,徐階就不會被這份奏疏所牽連了。 但是,徐階在這一段說嘉靖帝,問題就很大了。楊師兄說嘉靖帝“一向含容于嵩之顯惡”、“然不知國之有嵩猶苗之有莠、城之有虎,一日在位則為一日之害,皇上何不忍割愛一賊臣,顧忍百萬蒼生之涂炭乎?” 這豈不是說嘉靖帝是包庇犯了?! 這怎么可以,怎么能說皇上是包庇犯呢,這不是把皇上置于自己的對立面了嗎。這就相當于在砍boss的時候,丟了一個嘲諷,結果把boss旁邊的終極大boss的仇恨給吸引了,這就從重級難度,一下子上升到地獄級難度了。 嘉靖帝本來就神經質、小心眼、愛記仇,你還這么刺激他,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不行。 這樣不行。 這一點要記下來,待會統一跟師兄提下,建議師兄這一段留著批評座師徐階的話就夠了,涉及到嘉靖帝的,都刪了吧,至少把說嘉靖帝包容嚴嵩的話刪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