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切安好?緣何多了如此多奏疏?”嘉靖帝搖了搖頭,面無表情的說道。 “回圣上,奴才知道一點,這些奏疏或許是彈劾小朱大人的。”黃錦低著腦袋回道。 “朱平安?”嘉靖帝略有詫異。 “圣上英明。”黃錦低著腦袋恭維道。 “這是奇了怪了,以前都是朱小子彈劾別人,聽說還有人給朱小子安了一個什么‘大明第一奏神’的諢號,今日怎么反過來被人彈劾了?” 嘉靖帝對朱平安印象很深刻,聽說是彈劾朱平安的奏疏,不由很感興趣。 以前都是朱平安彈劾別人的份,今日怎么反倒被人彈劾了,還被這么多人彈劾。前些時間,朱平安不是才立下了抗倭大功,論功行賞嗎 行賞嗎?! 這才多少天啊,竟然被這么多人彈劾? 這讓嘉靖帝很感興趣。 嘉靖帝一邊說著,一邊翻看起了奏疏,第一本奏疏是許宗魯上疏請求致仕的,許宗魯撫遼東,遼人賴之,素有功績,不過前段時間被人彈劾,如今以年老患病請求致仕歸養,嘉靖帝頓了片刻,批了一個“準”字。 在嘉靖帝翻閱奏疏的時候,黃錦恭敬的侍立一旁,安靜的像一個雕像。 嘉靖帝批完第一封奏疏,打開第二封奏疏,果然,這一封便是彈劾朱平安的奏疏,正是劉萬年和太平知縣兩人聯名所上的第一封彈劾奏疏。 嘉靖帝很感興趣的翻看,想要看看朱平安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惹得這么多人彈劾。 “什么?洪災之時,朱平安不顧百姓死活提高糧價,收受糧商八萬賄賂?” 這一份奏疏內容很尖銳,言之鑿鑿,有理有據,嘉靖帝看完不由皺起了眉頭。 翻到奏疏后面,嘉靖帝還看到了奏疏后面所附的靖南界定糧價的公文原件。 這可就很有說服力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