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位,那我們禮部開始?” 禮部尚書劉宗周起身朝著眾人拱了拱手,待眾人點頭之后走向了木板。 “陛下,禮部的主要工作是圍繞教化兩字核心進行的,主要分為同化和三級教育,同化又分為朝鮮、東西蒙古和中南半島三個。 首先說說朝鮮,朝鮮已經歸附六年了,這六年間我們陸陸續續的共計新建了五百六十座社學以及改建了三百二十座朝鮮原本的中央官學、地方官學、地方私學等等。 朝鮮目前有學院九百八十座,在讀學生十八萬六千人,占總人口的六十分之一。 另有各種晚間教授大明語言和文字的公共課堂三百余座,聽課人數多大五百余萬人,占據了朝鮮人口的一半,且這些聽課的人至少人均年在課堂天數白天左右。 因為大明語言、文字跟務工、經商、出仕、通行大明等掛鉤,所有效果異常的好。 學校的在讀學生截止到年底的考核,社學識字一千八百,聽說寫基本無大礙,郡學識字三千五百,聽說寫已經接近大明以前童生的程度,只是語調上有些許異樣。 大學識字無上限,最低六千字,且能熟讀四書五經以及各類刑法律令等等,和大明曾經的秀才差不多。 而公共課堂的百姓們則是基本能聽懂大明語言,會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和說一些簡單的話。 尤其是我們覆滅了建奴和收復了東蒙古、中南半島之后,朝鮮百姓學習的熱情度直線飆升,公共課堂每晚都是人滿為患。 總之,朝廷的同化工作目前進度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很多。 臣估摸著,再有一個五年時間,朝鮮至少在語言文字、習俗上面和大明同步,思想上的可能需要時間慢慢的消磨?!? “其次是東西蒙古,東西蒙古目前只有八座城,只開辦了社學,每城一座且公共課堂也是八座,總計兩千三百余人。 郡學的學生到最近的邊關城池,諸如大同、宣府、張家口、新民等地。 雖然西蒙古最早歸附,已經歸附七年了,但他們的進度比朝鮮慢一些。 因為朝鮮的語言和文字是從漢字中演化出來的,且又曾經是大明的藩國,高層都會大明語言和文字,所以朝鮮百姓比蒙古具有優勢。 另外,除了城中居住外,還有很多牧民要去放牧的,我們也安排了國子監的學生隨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