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常來說,他們畢業的年紀正好是十四五歲,這個年紀在這個時代,屬于已經成年了。 他們已經完全有了自我判斷和行事的能力,是可以出去歷練和獨當一面了。 這個年紀的學員,不管是回家開始接受家族的安排,還是聽從交州學院之后的就業分配,其實都是正好合適的。 年輕人有干勁,對于當地任何的發展其實都是有利的。 當這群年輕人在當地磨礪個兩三年后,不管是在學院內教書還是選擇從政,年紀正好合適,也不會太浮躁,而且又有了社會經驗,加上大家都會成家立業,責任感也會愈發重。 朝堂是需要新鮮血液的,等到他們做出政績,混入朝堂,至少都是二十多歲接近三十歲了。 這個時候,他們在古代,真的不算年輕人了! 學識有了,能力有了,家庭有了,見識有了,就連資歷都有了,朝堂的大佬用起來,肯定也方便。 武國的運轉是需要新一批的人才的。 這些孩子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未來的國之棟梁。 當然,這都是李昭和諸位院長、副院長們商議出來的,至于往后怎么調整,肯定是要一次次的試驗和改革的。 不可能初步定下來后,就一定會按照這個標準執行。 此外,李昭也告知他們,往后是肯定要培養更加專業的人才,包括增設更多的學院,也是有必要的。 比如,海軍學院。 當李昭將左樂賢在海外的所見所聞所做的事情告知后,諸位先生們便一致的認可和通過了。 海外資源如此富裕,大武就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 李昭發現,現在不只是武皇和諸位大臣們想要進步,就連這些學院的先生們也想要進步。 他們想將自己的學問和知識,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李昭站在交州學院最高的一樓教學樓上,頭頂是曬的他頭皮都有些發燙的大太陽。 如今的交州,已經完全朝著他理想中的樣子開始變化了。 水泥路基本上在各個地方都鋪設開來。 加上新式房子,使得這里宛如真正的桃源仙境一般。 水泥路在陽光下,宛如縱橫交錯的灰白色絲帶,延展向各個方向,將每個地方都給連接起來。 這也是李昭在正常情況下,第一次如此安靜的欣賞交州的全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