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從第二句開始,大家伙也聽出了寫這長詩的必然是個和尚。 也是從這里開始,這長詩便開始有了些許味道。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當最后這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念畢,原本雜亂的場中竟然異常的寂靜了。 不得不說這首長詩的最后一句“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給人帶來了太大的震撼。就那最后一句,單單拎出來都能作為傳世佳作了。 良久過后,寂靜的聲音又變得喧鬧了起來,在場不少百姓都開始議論起這首信永方丈寫給春歡閣花魁的這首詩. “這詩寫得真好,怪不得這禿驢能用他將嫣紅花魁迷得神魂顛倒,還心甘情愿為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的!” “就是就是,我要是嫣紅我也會被這首詩弄得五迷三道找不著北的!不怕嫖客有銀子,就怕嫖客有文化啊!” “可惜了,這么好的一首詩居然是這么一個道貌岸然沽名釣譽的臭和尚寫出來的,真是讓人大跌眼睛啊!” 在場的眾人雖然折服于這首詩才,但卻對寫詩的信永方丈充滿了鄙夷之感。 提溜著信永大師的那個壯漢,此刻也因為那首詩而不知不覺的放下了手中的信永方丈。 而信永方丈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念道起了那一句,“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詩確實是好詩,也確實很符合一個去花街柳巷嫖娼的和尚能寫出的詩文。 信永方丈也希望自己能有如此才華,可惜的是自己沒有。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這首詩著實可以稱之為傳世佳作,但這確實不是老衲所寫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