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當張姜二越聽越皺眉時,潘洛話峰突然一轉,換了一個新角度重新解析。 之前一直在內部打轉的問題,忽然利用原先的研究基礎作為推論,用逆推法從外部攻入,不僅解決了瓶頸問題,還讓人有種豁然開朗的清晰感。 雖然二次闡述缺少有效數據支持,但依然有說服力。 這哪里是忘記一部分啊! “……下一次交流會,我們會補上基礎數據和實驗結果,用以證明觀點的正確性。” 臺下眾人面面相覷。 沒有嘲諷,也沒有贊賞,只有驚訝。 這時,薛不讓慢悠悠地開品,打破沉默: “只補這些基本東西?” 潘洛立即給出承諾: “我們還會爭取把最終結果推算出來,完成這項研究!” 薛不讓這才滿意地點頭。 其他人的臉色就沒那么好了。 研究項目提前完全,那就說明他們離畢業又近了一步,這些多出來的時間,也會幫他們拉開和其他人的距離。 一個蘿卜一個坑,頂層的位置就那么多,他們走得快,上去的機會也會比其他人大。 壓力油然而生! 回去得更努力追趕才行! 短暫的交流會結束,其他學生一秒也呆不去,急著回去加把勁卷起來。 張教授和姜教授沒有和自己的學生一起離開,來到薛不讓這邊。 關注的卻不是薛不讓,而是江以寧。 張教授看了眼江以寧,嘴上問著潘洛幾人: “這個角度,不是你們幾個想到的吧?” 雖說經常把換角度思考掛在嘴邊,讓學生們多發散思維,多角度處理問題,但正真做得到的人,少之又少。 別說這些新手,即便是老手,也常常被關死在一角度里,舉步維艱。 大多數情況,沒有外力推動一把,靠自己很難走出來的。 薛不讓手里的幾個學生,都是有開賦的,不過,他也不相信,就這么半個小時內,他們自己就忽然從死胡同里走出來。 潘洛幾人被問得紅了臉,沒敢開口吱聲。 算是默認。 張教授笑了笑,越顯和藹: “孩子,你現在是在京大念本科吧?大幾了啊?學的什么專業?是不是很喜歡生命物理?有想過往哪方面走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