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楊冬花一聽便生了氣,“夫君,咱們家不缺錢,為何要冒這么大的風險?!? 任廣江握緊媳婦的手,無奈說道:“有些事沒辦法,人活在這世上,也得講義氣,就最后一趟,媳婦,你替我瞞著家里人,就說我外出接席面沒回來?!? 楊冬花不舍得丈夫出遠門,可是瞧著這一趟是不得不去了,于是楊冬花說道:“那就叫上大哥和三弟一起去,這樣一路上有個照應?!? 若真的只是去江陵運糧種,任廣江會想到大哥和三弟,但是這一次是去邊城,那邊連年打仗,他去時都有可能有去無歸,怎么可以將兄弟都帶去,總得給任家留后。 只是這些話不能跟媳婦說,任廣江卻是故作輕松的笑了笑,握緊媳婦的小手,說道:“不必擔心,這一趟并不危險,就是時間長了些,最好也別讓大哥和三弟知道,何況他們也有他們的小日子要過,大哥還在城里開了木器行,他走不開的?!? 丈夫說的對,楊冬花很難過。 之后夫妻兩人抱在一起,身邊的女兒迎姐兒,也緊緊地抱住父親的大腿。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任廣江卻得年三十離開安城,走時是半夜,楊冬花抱著迎姐兒相送,母女兩人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萬家燈火,團圓的好日子,他們夫妻二人卻要分別。 任廣江的確不敢告訴任何人,他擔心城里這位貴人報復他的家人,他只得照做,只是這一次從燕北若能平安回來,任廣江便與錢大郎和趙管事劃清界限,也算是這些年還了他們對水鄉村村民的糧種的照顧之情。 任廣江來到安城碼頭時,靜謐的安城碼頭沒有幾個人,除了他們三人,貴人只安排了三名護衛跟上,糧種不在安城,而是貴人要求他們去江陵將糧種運走。 借著錢大郎和趙管事跟糧種賀家熟悉的關系,小裴氏就這么不動聲色的將糧種運去燕北邊城,便是安城里的庶子榮景掌管著整個澧陽郡,都不知小裴氏會在年三十的時候將人安排走。 任廣江三人帶著三名護衛登船,沒有苦力沒有其他人,任廣江看著就頭痛,站在船頭回頭望了一眼安城,不知還有沒有命回到家鄉。 船開走了,站在河堤上的小裴氏裹緊了斗篷,嘆道:“我是怎么也沒有想到隨便找的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又是姐姐的兒子,在安城就沒有別的人比姐姐的兒子厲害么?” 這是什么緣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