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任婆子立即看向丈夫任平。 去往京城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們在蘇州城已經有家業田產,就這么放下么?當然可以租給佃戶,找專人管理,可是他們就算盤纏帶夠了,到了京城也是鄉里人入城,那花銷之大不說,以后一大家子靠什么營生呢? 任平一個種田的漢子,從安城到蘇州城,他都使了大力氣,現在再入京城,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難不成就啥也不做靠兒子兒媳婦養著。 南宮陽知道任家人的顧慮,也正是因為此事而為難,其實他是那個最不喜歡入京城的人。 曾經京城里受人景仰的欽天監正,而今入京城卻是布衣身,那落差他的確不好接受,可是看著自己一直教導的孩子們,想到他們的命格和將來,他不能只想著自己,該為孩子們著想,所以他愿意入京城。 任婆子知道丈夫的為難和膽怯,但是這一刻她代丈夫為任家人的未來做了個決定,“我同意入京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能只顧著眼前,也要替任家子孫的未來想一想。” 就是婆母的這段話,將猶豫著的大媳婦和二媳婦都說動了,為了子孫后代,他們要去京城。 在鄉下討生那是沒辦法,那是祖宗沒有留下財產,沒有祖上的豐厚家底,那他們就給子孫后代創造一個豐厚家底。 等著他們的孫子在京城出生,便再也不是那鄉野小子了。 沈秋梅和楊冬花立即附和婆母的話,更是看向身邊猶豫不定的丈夫,“沒有什么好猶豫的,夫君,我們去京城,為了孩子們的將來。” 任廣田和任廣江兩兄弟相視了一眼,聽了媳婦的話,這會兒任平也同意了。 自打任平娶了大裴氏帶去鄉下開始,任家就一步一步往高處走,他媳婦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沒有錯,他是鄉野漢子莊稼人,除了一身力氣沒有別的,但只要他聽老伴的話,就準沒錯。 一家人都同意了,旁聽的孩子們早已經心神向往京城的生活,一個個歡喜的拍著手。 只有坐在一旁的魏大儒無奈說道:“我年紀已經大了,又是告老還鄉的老官,就不入京城了。” 魏大儒舍不得的看向幾個孩子。 原本高興的幾個孩子立即圍在魏大儒身邊,一個個又舍不得這位先生,是他教導了他們這么多年的學識才有今日之成就,那是一輩子的恩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