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日后,玄陽城街頭小巷的孩子們傳出一首童謠:“幽城武士,有勇有謀。皇天后土,以表忠心。皎皎貞素,侔夷節兮。皎皎明月,照我流芳。” 童謠雖不太順口,但是聽到的人卻感覺這是在說武士之氣節,而傳著傳著便演變成行伍之人的氣節與風骨與文臣之間一樣,皆是無可忽略的。 也不知怎么的,童謠竟然在官營里傳開了。 于是童謠也傳到了權貴們的耳中,甚至御書房的皇上也聽到了。 皇上聽著這首童謠直皺眉,這是誰寫的童謠,言詞不順,立意倒是鮮明,意欲何為呢? 皇上決定微服出宮,聽一聽民間百姓的聲音,于是帶上唐公公出了宮門。 一輛普通的馬車很快出現在玄陽城街頭,兩邊還能時常聽到童謠的聲音,詞句做的不好,但是這曲調倒是費了心思的,這么在玄陽城里宣揚,不知是個什么意思了。 皇帝榮晏的馬車行駛在街頭,見前頭一間鋪子門前圍著幾個小孩子在做游戲,一邊唱一邊跳,唱的正是這首童謠,于是馬車停了下來。 榮晏步下馬車,穿著一身便服,帶著唐公公來到鋪子前,見這兒是間糖鋪,于是朝唐公公使了個眼色。 唐公公買了一包糖出來,給這些孩子一人發一塊,這些孩子這就圍了過來,便是街頭的小乞丐見了也跑過來想要吃糖了。 榮晏在石階前上坐下,問起這些孩子,童謠是從誰那兒聽來的。 小孩子們為了吃塊糖,一個個的搶著開口說話,說是從一個武士那兒聽來的,那人一入京城就死在了亂葬崗。 有孩子說那人定是守邊關的燕北軍,所以童謠唱的是燕北軍的勇士。 又有孩子說那個人的衣裳很奇怪,他說他是別人家的忠士,希望主子能聽到他的一片忠心。 小孩子們各說各的,版本不一,但是那個傳童謠的人就死在了亂葬崗,這事兒一查就清楚了。 于是榮晏派禁衛軍去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