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誠德外貿在崗職工4517名...... 如此龐大的職工基數,對于人事,財務科部門而言,皆面臨著極大的考驗。 就如之前的高層管理會上,董事長李民洋要求在二月一號發放所有職工薪酬,財務科室至少提前一周加班加點核算績效、考勤等等。 鑒于鴻運廠區的基建更加高級,李民洋便將誠德外貿的管理崗搬到鴻運。 而無論是喜山還是東營,這些廠區只負責生產,品牌的運營在管理崗,業務崗的設定,直接由管理老總分管,特殊的定位,不少人期盼著能進業務部門。 漸漸在誠德有了不成文的規定,只要在業務崗,你就高人一等。 像常祥順、徐厚禮這些人,只是廠區的負責人,而馬三、李起弘這些,底薪待遇雖然比他們低點,但只由李民洋直接分管。 業務口的一把手,劉菊英,在某種程度上,要比廠區負責人的權力還大。 東營作為第一家破產的國營服裝廠,受惠的絕不止孫旭衛一人,如辦公室主任,白云峰,跟著搬到鴻運廠區后,所負責的可是整個集團的辦公事項。 并不單單只是負責某個廠區的辦公室,檔次與之前天差地別。 誠德外貿這艘大船開得太快,內部管理極為關鍵,對于如何任命,如何分配管理事項,李民洋處理得游刃有余,原來所面對的環境要比現在復雜得多。 但企業需要慢慢調控,如平地而起的高樓,需要時間的沉淀來應對日新月異的變化。 鴻運廠區。 姜大梅的煙不斷,一根接著一根,回頭一摸煙盒,發現又空了。 職工薪酬只是一部分,公司的出賬業務更為繁瑣,對公賬目要批示,姜大梅作為財務一把手,壓力不是一般的大,任何事項都得親手過一遍。 “怪不得李董喜歡用年輕干部,就這工作強度,老同志的身體可吃不消。” 姜大梅笑著調侃,起身扒在門框上,洪亮的聲音在走廊響起回聲: “薛大臉,幫忙到樓下買條煙。” “等著,馬上就來。” 薛鵬鵬屁顛屁顛地去了,這貨跟各個管理崗的負責人都混得很熟,仿佛整個公司里,只有他一個閑人。 姜大梅則繼續回到辦公室里做公賬。 烏拉飛行手表的總回款已達600萬,由于追求快速回款,舍棄了一部分利潤,當前只剩170萬的貨存量,李起弘和馬三保證二月底全部回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