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五月中旬,沿海一帶越來越燥熱了...... 南城的投建在陽光下暴曬,吊塔偶爾轉動,新商貿城的立項延后,導致所有工程項目進度放緩,宛如一片荒廢的土地,沒有絲毫生機。 九十年代,房地產業剛剛興起,對于這個朝陽行業,人滿心期許,都想去淘金,實現富貴夢。 而92年最熱的炒房浪潮中,要數海北最為火熱,后世耳熟能詳的房地產大亨,潘明、金石等大佬,都在海北掘到過人生第一桶金。 這一年,似乎所有有錢人都把重心放在海北,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也在這一年,無數房地產商,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般地涌現出來。 現在商品房的均價在1400元每平米,而到了93年,海北的房價飆升到7500元每平米,拿地價格從每畝15萬元,漲到600萬元每畝。 要知道海北gdp百分之八十三,都源于土地交易。 在這個650萬人的島上,在極盛的時候,有兩萬多個房地產公司,毫不夸張的講,有錢的都去拿地了。 而這些人怎么操作,先用本金拿地,之后再拿地抵押給銀行,獲得貸款后,繼續擴張買入土地,一旦土地漲價,立馬轉手下一家。 這已經不是夸張,而是極度的瘋狂。 能夠在中途獲益出場的,那真是牛人中的牛人,不光是智慧,更是膽識。 當然了,高價獲利出場,必然有人高價接盤,市場已然風起云涌。 這時能夠拿出錢投資的沒多少人。 要到94年,幾大房地產商,以及相關政府部門,才會大舉投資,所以莞城、深海先富起來的那批人,就變得彌足珍貴。 尤其是福海這種沒有競爭力的城市,想要發展,那就得對投資商百般討好。 現在好了,李民洋突然站出來跳,導致新商貿城立項延后,成批商業住宅區,包括花園投建陷入停滯。 財政資委的主任,他的話說得好聽,不給當地財政、銀行添難題,全資解決了新商貿城的投建問題,可最后究竟會不會給支持,這誰又知道? 但立項已經延后。 而莞城的投資商,以班晉瑜為代表,一直盯著這事,如果欺負我們的人,最終給了李民洋撥款支持,那我們可不干了,除非給我們更好的政策扶持。 全額五千萬,在福海有這能力的沒幾個,就算曼幕現在很紅,能把錢擠出來,但品牌不發展了? 很明顯是不可能的事,必須得有扶持。 周市,周瞿嚴的工作遇到極大的難題與挑戰,矛盾在暗中不斷激化。 ...... 南城,一處開發還未竣工的星級酒店,其中一間辦公室里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韓總,那天我已經很給你面子了,要不然李民洋走不出那個包間,就是因為你組的局,我才沒動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