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數滿身鮮血乃至被砍斷了手腳的袍澤被拖了回來,喊殺之聲震天,無不刺激著還是個孩子的韓百韌。 陶休告訴韓百韌,他未來的成就不可限量,可如果繼續這么“傲”下去,最多就是個校尉統領幾百上千兵卒罷了,沒有人會將命交給他。 正常情況來看,韓百韌應該幡然醒悟,知道天高地厚。 實際情況來看,韓百韌…直接一腳給陶休踹翻,上了他的寶馬良駒,跑了。 陶休和一群親兵都傻了,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韓百韌已經脫離大部隊從右翼繞到了敵軍后方。 那一次,出關的軍伍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他們只知道突然就贏了,番蠻突然就退了,打掃戰場的時候,他們找到了七名頭人和兩名部落首領的尸體。 這些尸體很好辨認,只有頭人和首領才會在頭上帶著羽毛冠,除了羽毛冠,他們的額頭還插著一支利箭。 這種利箭并非是制式裝備,整個南關用這種箭的也只有副帥陶休了。 而掛著箭囊的陶休專用寶馬,之前是被韓百韌騎著的。 等大家再次見到脫離大部隊回來的韓百韌時,那匹寶馬良駒都跑沒半條命了,陶休的專用鐵胎弓也被扯斷了弓弦,箭囊也空了。 陶休終于知道初交戰時為什么韓百韌呆若木雞了,不是被嚇到的,而是太興奮了。 那一戰后,韓百韌名震南關。 憋了半年多想要好好現場教育教育韓百韌的陶休,徹底絕了念想。 韓百韌如果只是勇冠三軍也就罷了,問題是他還懂兵法。 原本陶休準備給韓百韌報功來著,可根據韓百韌的計算,報功后最多任從七品或是八品校尉,而軍中橫向比較的話,軍餉最多的是軍正。 自此,韓百韌成了最低級的軍正,前往各道“練兵”,并說混到正五品這個“坎兒”后,回來迎娶他心愛的女人。 老韓這人比較懶,當軍正也不好好當,去了各處軍營懶得練兵,直接揍服統兵之人,然后開始教授這群鼻青臉腫的校尉與將軍們如何練兵、帶兵、用兵。 要知道很多時候武人比文人更重情義,這就是韓百韌成為“師者”的原因,將武人夢寐以求的兵法傳授給他們,無償的傳授,這種恩情,永世難忘。 可惜天不遂人愿,韓百韌混到正五品的時候,雖是回到南關迎娶了心愛的女人,不算人生導師的人生導師陶休也病死了。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韓佑有個爺爺,其實這個爺爺不姓韓,而是他娘親陶蝶的親爹陶勇。 當年因為韓百韌當過一段時間逃兵,當地官府知道了知道,加上陶休不想讓外界知道韓百韌是韓信之后,就讓陶勇改名成了韓勇。 所以外界以為韓家是農戶出身,韓佑的爺爺叫韓勇,最早是種地的,后來從軍,干到了南關偏將。 后來韓佑出世,韓百韌也不干軍正了,南北二關一個番蠻一個游牧民族,都開始鬧了,老韓也就隨軍出戰,直到前朝貪墨軍伍糧餉越來越嚴重,嚴重到了直接令兩關軍伍作戰能力直線下降時,韓百韌想要告老還鄉了。 最后一次出關征戰,韓百韌娘親也就陶蝶,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的家當,從下縣跑到京中,去兵部,去戶部,尋關系督促運送邊軍糧餉的事情。 當韓百韌回到關內的時候才得知陶蝶去世了,說是憂思過度,實際上就是擔心加累的,在這個期間,一個婦道人家不知遭受了多少白眼和委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