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小的十天半個月不入宮一趟給天子請安。 大的一有機會就入宮向皇帝老爹問安。 外臣,士林,許多許多人,都以為這二位皇子的區別很大,很顯著。 老八作為一個父親,也意識到了二人的區別。 不多,只有一個。 一個有所求,一個,無所求。 有所求的周賁,臉上帶著標志性的儒雅笑容,總是能夠博得旁人歡心,總是可以讓世人稱贊。 無所求的周衍,小臉上寫著七個不服八個不忿,誰不爽都與他無關,只要他自己爽就夠了,所以才再京中橫行無忌。 “賢王。” 老八突然沒頭沒尾的吐出了這個詞,一聲賢王,目光在兩位皇子身上來回游動著。 依舊有差異,年長的老三,神色微變,恭謹的低下頭,又豎起了耳朵。 年幼的老九,撇了撇嘴,不是對“賢王”二字沒興趣,而是對天子口中的“賢王”二字沒興趣。 “賁兒可知如今京中,尤為士林中人,已是稱你趙王為大周賢王了。” “兒臣惶恐。” 周賁抬起頭,自嘲一笑:“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則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兒臣,不敢當,斷然不敢當這賢王二字。” 話出自《孟子》,將“賢”之一字的規格要求的很高,說是古代的賢君都愛好行善,從而忘記了自己的權勢,古代的賢士又何嘗不是如此,賢士們樂于行道,而忘記了別人的權勢,所以王公不恭敬盡禮,就不能常常見到他們。 賢王也好,賢君也罷,就是說太在做“好事”了,做好事做的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個大人物了,反正就是這個意思吧。 “不止是趙王有了賢王之稱,衍兒亦是如此,若說起來,衍兒這賢王之稱,可比趙王早的多,多的多。” 旁邊的蒜公公低著頭,感慨萬千,叫周賁為趙王,叫周衍是衍兒,老八如今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了,七萬貫到底還是少了。 “九弟被稱為賢王?” 周賁神色微變,滿腹疑竇。 到了京中后,幽王二字倒是總能被聽到,不過這小子和品牌捆綁了似的,提他必須提韓佑,提韓佑必然是叫罵連天,當然,私下罵的,韓佑是走了,不是死了,大家依舊不敢大庭廣眾下罵韓佑。 “稱兒臣為賢王?”周衍面色突變,下意識叫道:“誰他娘的要害本王?” “衍兒多慮了。” 當著天子的面罵娘,老八非但沒罵周衍,反而笑吟吟的,又看向周賁。 “趙王未聽聞過此事?” 天子似笑非笑,語氣頗為玩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