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說南地吧,南地世家最多,這些世家存在的時間也是最久,朝堂上三分之一的官員都出自南地世家。 不過南地世家也不敢妄動,畢竟除了南關(guān)外,南地各處折沖府都是老八的人。 北地比較貧瘠,好多州府的這種服都是猛將坐鎮(zhèn),沒什么真正的世家豪族,說了算的也就馬家和有數(shù)的幾個世家。 西地不用多說,燕王府一脈坐鎮(zhèn),誰要是敢反朝廷,燕王府第一個不樂意,直接出兵干他們。 唯獨東海那邊,情況最是復(fù)雜,海商多,世家不少,瀛賊禍亂三道,舟師糜爛不堪,老八登基之前,也就是前朝昏君當(dāng)政的時候,朝廷對東海那邊幾乎沒有任何控制力可言。 老八登基后還好點,至少東海三道那邊多多少少上繳一些稅銀,官員選拔、調(diào)任等事也會請示朝廷。 不過這并不代表東海官場和舟師對朝廷忠心不二,對皇權(quán)抱有純粹的敬畏。 所以說這就是個很奇怪的問題,陳永志是后宮妃子陳妃的兄長,不是老八的兄長,東海那邊憑什么任由陳家瓜分東海三道的利益蛋糕? 與其討好陳家和陳永志,為什么那些世家和官員不選擇討好三皇子趙王周賁? 在東海混的好也就算了,到京中一樣混的好。 京城就這么大,幾個坊市的鋪子也就那么多,不敢說所有鋪子吧,至少十之七八的鋪子背后都有官方背景,背后的東家不是世家就是官員。 結(jié)果呢,結(jié)果陳永志到了京中后居然能憑空多出來三十多家鋪子。 一個蘿卜一個坑,鋪子不止是鋪子,還有地契,那都是傳給后輩子孫的,陳永志拿到了三十多家鋪子,代表別人少了三十多家鋪子,可在這個期間并沒有聽到風(fēng)聲,是有人對陳永志不滿,卻沒有人對陳永志出手,這本身就是個很古怪的事。 要知道陳永志是大半年前入京的,如果是憑著妃子的名號,短時間之內(nèi)拿了這么多鋪子根本不符合常理。 大半年前,三省制的事根本沒有落實,可能那時候老八都沒想到這件事。 三省制沒落實,老八剛登基沒多久,別說對天下了,對朝堂的掌控都不是那么強。 再看朝臣,很多朝臣連老八都敢頂撞,卻要給一個后宮妃子的哥哥的面子? 如果說老八獨寵陳妃也就罷了,后宮妃子多了,誰還沒個親戚,憑什么就陳永志混起來了,混的這么好。 最后再說這泰隆坊的宅子,以前這處府邸不叫陳府,叫關(guān)府,前柱國將軍也就是本朝亂黨關(guān)炆在京中的府邸。 關(guān)炆還沒明正典刑呢,在泰隆坊的宅子直接變成了陳永志的了,工部和禮部憑什么批了條子,憑什么這么快就批了條子? 正如韓佑所說,他了解世家,了解官場,了解官員,更了解京中的達(dá)官貴人,從陳永志入京到現(xiàn)在,仿佛所有人都在賣他面子,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 “如果我猜的不錯,三皇子殿下還沒那么大的膽子敢謊報戰(zhàn)功,在東海也沒那么大的能力,有膽子,有能力的,是東海世家,可誰又能促成這件事呢,陳永志,你來告訴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