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再見天寧庵-《紫陽》
第(1/3)頁
古語有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說的是福禍在有些時候可能會互相轉(zhuǎn)換,此語符合陰陽變換的道家易理。
莫問自然懂得這個淺顯的道理,但他還是忍不住后怕,因為并非所有的壞事都會變成好事,此番因禍得福著實僥幸,自身五行屬水,有內(nèi)丹凝成,元神不傷,三者缺一此時就是骨灰一抔。
“老爺,你的意思是不是以后沒人能傷的了你?”老五歡喜的問道。
“天仙之下無人能夠傷我,除非他們知道我的弱處。”莫問環(huán)視左右試圖尋找容器存放狻猊內(nèi)丹,環(huán)視過后并沒有找到合用的器物,“走吧,先行尋處落腳,待你傷好之后我們回返道觀。”
“老爺,先前那條龍是什么修為?”老五單手背上了包袱,跟隨身影虛幻的莫問撥草前行。
“龍王當(dāng)是天仙修為,龍子遜之。”莫問隨口說道。
“要不等我傷好以后咱們還是把這個內(nèi)丹送回去吧,留著總是個心事。”老五改變了主意。
“送回內(nèi)丹可以,報仇就免了。”莫問緩緩點頭,經(jīng)過了與東海龍族的爭斗,他清醒的認(rèn)識到自身實力的不足,當(dāng)務(wù)之急是回返道觀潛心修行,而不是四處惹是生非。
由于先前的爭斗生在城外的山野之中,且生在白天,故此火光和爭斗并未驚動官府和山外的百姓,莫問也沒有出山,自山中尋了一處廢棄的草廬暫時棲身。
草廬不大,幾間房舍還算完整,臥室,炊房一應(yīng)俱全,這種草廬在各地的山中經(jīng)常見到,大多是受道家和佛家影響進(jìn)山結(jié)廬,避世清修之人建造的,但建造者受不了山中的寂寞,加之想念親人,幾天的熱血冷卻之后就離此而去。
尋到落腳之處,莫問立刻盤膝打坐,聚斂靈氣。而老五在燒熱了土炕之后,跑到炕上倒頭酣睡。
不管是外丹術(shù)的小周天行氣法門還是內(nèi)丹術(shù)的大周天行氣法門,都有上清宗的共同特點,那就是在練氣之時只需心平氣和而無需守空守中,打坐的同時莫問趁機(jī)對自身此時的靈氣修為進(jìn)行了內(nèi)察,現(xiàn)狻猊內(nèi)丹的火氣雖然焚去了體內(nèi)的濁氣,對其靈氣修為卻并無很大的提升,丹田里的內(nèi)丹在保住了他生機(jī)的同時也將其靈氣修為保持在了先前的狀態(tài),狻猊內(nèi)丹所出的靈氣并沒有被煉化吸收。
最大的變化還是本體的變化,世間萬物都由陰陽二氣凝聚而成,其中有良性的靈氣也有惡性的濁氣,靈氣令事物向好的一面展,而濁氣則令事物向壞的一面展,單以活物為例,若是受到了傷害,其體內(nèi)的靈氣會逐漸愈合傷口,而傷口愈合的緩慢則是因為體內(nèi)有濁氣拖累。他此時的情況并非不能被傷害,而是在受到傷害之后可以憑借靈氣瞬間將傷口愈合。
至于右胸的傷口,他已然使用龍鱗護(hù)住,隨著靈氣的聚集,本體的恢復(fù),這片龍鱗會嵌入皮肉,這處由龍鱗保護(hù)的傷口帶有濁氣,若是受到創(chuàng)傷,濁氣會通過這處傷口蔓延全身,令他體內(nèi)重新有濁氣的存在,他體內(nèi)無有濁氣并非自身修行所致,而是由狻猊內(nèi)丹的火氣焚燒得來,若是濁氣蔓延全身,就無法再度祛除,也就失去了傷口瞬間愈合的能力。
好在龍鱗本身也很堅固,尋常兵器無法穿破龍鱗,最主要的是旁人也不知道他的罩門和軟肋位于何處。
下午未時,老五睡醒,外出尋了野果和木薯回來,一夜無話,到得次日清晨,莫問睜眼收功,感覺口渴,便拿了野果來吃。
“老爺,你感覺怎么樣?”老五直身坐起,不敢置信的看著莫問,莫問此時形體已經(jīng)徹底恢復(fù),容貌沒有絲毫的改變。
莫問點了點頭,又抬手指了指自己的眼角。
老五抬起袖子擦去眼屎,湊了過來上下打量莫問,隨后又伸手來摸,“怎么跟真的一樣?”
“本來就是真的,人身由陰陽二氣凝聚而成,散則無物,聚則成形。”莫問隨口說道。
“這兒呢?”老五抬手指著莫問右側(cè)胸口。
“化其異類氣息,用其鱗甲堅固。”莫問言罷出言叮囑,“此事萬不可與外人說,哪怕妻妾摯友亦不可說。”
老五聞言連連點頭,“這哪能亂說,放心好了,老爺,我知道輕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泊头市|
马山县|
枣强县|
密云县|
井冈山市|
汨罗市|
康乐县|
玛多县|
临西县|
深水埗区|
眉山市|
泉州市|
泉州市|
濮阳市|
盐城市|
宁武县|
永平县|
名山县|
平江县|
庆安县|
博野县|
乐山市|
东丽区|
永康市|
榕江县|
新和县|
白河县|
双辽市|
彭山县|
南郑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上犹县|
织金县|
内丘县|
特克斯县|
交口县|
遂溪县|
来宾市|
博兴县|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