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簡單理解就是拿去影院放映的電影載體。
一份的成本就高達八九千塊,重量達十幾二十幾公斤。
制作出來后,需要趕在電影上映前,送至全國各大影院。
一個甚至兩三個影院共用一份拷貝就夠了。
因為一份拷貝會分成五六盤,只要電影播放時間相隔上二三十分鐘,就可以把第一個播放廳放完的那盤拷貝拿到下一個播放廳繼續(xù)播放。
也正是這種高成本和不方便性,就注定了這個時候的電影排片,不可能像未來的數(shù)字化放映那樣,先點映,根據(jù)市場反饋效果再靈活調動排片率。
而是會有一個審核看片環(huán)節(jié),大老爺們看完之后,定下制作拷貝數(shù)量,上映之初的排片多少,就大概定下了。
考慮到拷貝的高成本,一開始定下的拷貝數(shù)量都會相對保守,低成本電影幾乎很難拿到足夠的拷貝數(shù)量。
像韓家棟之前拍攝的《小偷家族》,一開始定下的拷貝數(shù)量也不過才五十個。
而拷貝的數(shù)量,也將直接限制電影票房的上限。
因為這玩意兒的制作是需要時間的。
然后運送到全國各大影院又需要時間。
所以哪怕電影上映后效果遠遠高于預期,排片也根本不可能一下提上來。
需要等拿到新的拷貝再慢慢一點一點增加排片。
等排片提升上來后,盜版早就泛濫了,電影也就錯過了最佳搶占票房的黃金時期。
不像未來數(shù)字化放映,可以將影片拷貝進硬盤郵寄給影院,影院再通過數(shù)字放映機鏈接網(wǎng)絡獲得授權密匙進行放映。
想調整排片隨時都可以調整。
也就是說,現(xiàn)在光是拷貝的數(shù)量,就將限制小成本電影很難取得高票房。
上五千萬難,上億更是癡人說夢。
但《瘋狂的石頭》“只”拿到兩千多萬的票房并不是受拷貝數(shù)量所限。
因為這部電影一開始就被韓三品所看好,初期制作的拷貝數(shù)量就達到了一百個!
算是小成本電影天花板級別。
要知道連《英雄》、《無極》這種排片高達七八十個點的大片,一開始制作的拷貝數(shù)量也不過三百個。
所以《瘋狂的石頭》前期的排片是有保障的。
奈何受大環(huán)境影響,這時影迷很難對這樣一部三無電影感興趣,導致上座率慘淡。
最終首周末票房兩百萬,次周票房四百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