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真是的,拿一個就行了。” 田文君笑道:“爺爺,這是爸媽,還有公婆對孩子的心意,公婆的紅包可是給我爸媽從陳家村捎帶過來的。 再說了,這是給孩子的,又不是給我們的。” 何老爺子給幾個孩子一人給了十塊,杜小鳳和何昌明一人給幾個孩子十塊。 何大美和陳保國給幾個孩子一人二十。 這個年,對他們來說,是特別的。 田文君將三個紅包塞進馮雪琴姐弟三人手里,說道:“你們三個可是一人有個吃了餅干的小鐵盒子。 這紅包你們自己留著,想買什么都可以,但前提條件是,買什么之前要跟我商量,而且只能買有用的東西,不能買多余的東西,知道了嗎?” 馮雪琴點頭,這兩年過來,馮雪琴自己已經攢了兩百多塊錢了。 這都是田文君給他們姐弟三個給的。 馮雪琴也知道,田文君花在他們身上的,都不是爸爸媽媽留給他們的撫恤金。 一頓飯結束,陳建國帶著孩子你們在院子里放了煙花,幾個女人帶著孩子去后院房間了,陳建國和陳保國陪著幾個男人在喝酒。 陳保國其實也挺想家的,他覺得這幾年在外面吃點苦,過幾年就回去老家創業。 他這幾年在外面東奔西跑,也成熟了很多。 外面發達的省會,有些人創業已經開始修建二層小洋樓了。 過來過去,就他們西北這一地帶發展最慢,最窮。 倒不是西北一帶的人懶惰。 相反的,他們勤快、樸實、用自己的雙手在這片貧瘠的黃土高坡,砥礪前行。 惡劣的地理環境,較大的溫差,不是他們力所能改的。 所以,這一帶發展得慢。 陳保國現在的心思,已經不能用一個月兩百的工資滿足了。 他沒文化,但是他開著大貨車去過太多地方,走過太遠的路,見過太多世面了。 所以,他要回去,他要創業。 只是,他在等,等一個機會。 眼下大哥還在這里,他們兄弟倆,離的近一點也挺好。 陳保國他們喝到十點才離開。 張慶東這邊,回來隊里就去辦公室給江晚打電話。 江晚這邊畢竟在首都,電話里都能聽到鞭炮聲不斷。 江晚哭了。 這是她離開大隊院的第一個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