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丁飛陽還是很享受,自己能掙錢,偶爾給謝燕秋掏點錢買禮物的幸福感。 謝燕秋招了更多的醫生團隊加入,同時減少了自己的臨床工作量, 把騰出來的時間更多地放在醫學研究上, 偶爾也會抽時間帶全家人去京都住一下。 同時,在京都開展了第二診所的建立。 一切都是那么的順利,她接二連三地在國際醫學雜志發表論文, 雖然身在編制之外, 卻早在醫藥界是一個知名人物。 星轉斗移, 兩年過去了, 她在醫學界的名氣越來越大, 就連國際上也代表國家拿了大獎。 終于她接到來自國家醫學科研機構的邀約,希望她能夠加入科研機構, 不止有正式科學家的待遇, 而且,還有各項研究經費的加持, 讓她正式成為科研項目的帶頭人。 同時,把她名下的二個診所納入科研機構, 進一步建成和科研機構合作的正規醫院, 依然由謝燕秋全權統一管理。 謝燕秋當然沒有拒絕。 這就是她的夢想, 把前世的醫學先進的技術,帶到現世, 帶動現在醫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這不正是她重生一世的夢想與責任嗎? 她的日子忙得像陀螺似的,但卻充滿了力量。 有幾次,從宋秋風和顧愛黨的口中聽到高金鈿近況, 她的狀況倒還好,沒有開始所害怕的不適應,倒是挺適應的。 以前鬧著自殺,后來,調理了一段,也不鬧了。 謝燕秋以為這輩子,都不會再見到她了, 如果不特意去看她的話。 當然,她并不打算特意去看她, 何必呢,如果去看她,她也不領情, 恰恰相反,她的心里會更難受。 謝燕秋并不想去增加她的痛苦的, 這樣沿著各自的人生軌跡, 不相交的人生,也許是最好的結局。 她沒有想到,能再次見到她。 謝燕秋又一次獲得醫學技術的突破,獲得了國際一項巨額獎金。 她決定把這筆錢捐給一些養老院, 以改善老人的生活與住宿環境。 本來,她并沒有打算去養老院搞什么捐贈儀式, 捐款只是自己的心意,其他的,她不在乎。 但當地的領導執意要辦一個, 哪怕她不出現,也要辦理一個儀式,以弘揚這社會的善良。 而她剛好要去附近參加一場講座,領導強烈希望她能到場, 如果為老人們現場義診更好。 后來溝通的結果,是她帶幾個醫生去為養老院做了一次義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