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將是一款劃時代的作品,怎么能說喪氣話,說什么盡力去做呢?” “要做就要做好!” 高懷鈞可不管你怎么想的,馬上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壓下去。 艾格的這個團隊,已經鍛煉了那么長的一段時間了,打了那么多的硬仗。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高懷鈞才敢把這款產品拿出來,讓艾格團隊研發。 仰望U8這種級別的產品,還真不是一個普通的草頭班子,可以完成設計以及研發的落地的。 “這款車,第二個我希望伱們完成的亮點,是它的原地掉頭功能,具體來說,就是這款車可以在柏油馬路、環氧地坪等高附著力城市道路上使用,實現所謂的原地掉頭功能。” 又是一個超高難度的研發項目。 場上的研發工程師們,現在都有一種麻木的感覺了。 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行天下。 除了臥槽,他們真的沒有其他語言能夠形容現在的心情。 這款車要這樣玩兒,那從科技含量的角度,超越大G,那真的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如果說大G是在地板上,那這種級別的技術含量,在天花板上面的天花板,還高! “這是對我們“易四方”的技術平臺的深化。” “易四方”的技術平臺,其實在高瓴明上就進行了架構,并在不斷地進行優化。 這個技術平臺,就是建立在裝備了四個輪邊電機,每個電機都能獨立驅動一個車輪的硬件結構上的,這也是所謂的分布式驅動系統。 由于四個電機獨立控制,每個電機都可以單獨實現正向和逆向(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所以當左側車輪和右側車輪反向轉動時,就可以實現類似坦克掉頭那樣的原地掉頭的效果。 但是,就算是“易四方”的技術平臺在不斷地進行相關的優化。 要實現高懷鈞所說的原地掉頭的功能,依然是極難的! 因為,在柏油馬路、環氧地坪等高附著力城市道路上使用原地掉頭的功能。 意味著,易四方四電機驅動技術的核心能力必須達到:能對四個電機的動力輸出進行非常精確的控制! 在低附著或者光滑路面上,如果轉向時某個車輪動力過大或者過小,車輪可能就會打滑空轉或者被“拖著”滑動,或許影響不大,但在高附著路面上車輪難以打滑,就有可能因為扭力過大而損壞減速器甚至導致電機被燒毀。 所以采用四個電機驅動不難,但就難在能在任何時刻,都能根據路面附著力和駕駛者的意圖,對每個電機進行非常精確的控制。 這就好像我們每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單獨控制雙手或者雙腳并不難,但要同時協調手腳來完成一些特殊高難度的動作,例如一些雜技動作,那每個人身體的控制能力、協調能力的差異就會完全表現出來,也只有那些經常長期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做到了。 而這,就必須對人工智能有關的算法,以及算法進行即時計算能力的強大賦能! 通過高懷鈞的解釋,高瓴車輛的研發高管們,知道了這個功能需要高瓴芯片和高瓴人工智能兩大核心智力部門的跨部門協作。 只有他們參與進來,高瓴才有資格和能力實現這一功能。 說到此處,王鳳英和艾格等人,終于明白了,高懷鈞為什么在幾年前,力排眾議都要成立芯片和人工智能團隊了。 這特么是研發得越來越深入,汽車的性能,已經遠遠地離開了機械相關的領域,而更多的和智能化有關。 而智能化相關的技術,只能通過芯片和人工智能兩大部門進行跨部門合作來完成! 極具眼光的提前賦子,就打造了一條非常深厚的護城河。 在場的高管們,都為高懷鈞的戰略眼光而感到驚呆了! 這真的是太牛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