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款相當于兩棲裝甲車的民用產品,這種新鮮大玩具,光聽著就可以讓那些玩膩了大奔,保時結的富豪們興奮起來。
這些人誰家里沒有幾輛車啊!
現在多一輛可能非常風光和時髦的,是不是要考慮一輛?
這些評審員們已經知道了,高瓴敢那么大口氣的原因了。
其實,雖然浮水模式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其實這個技術和安全氣囊一樣,是一種應急脫困能力,主要是為了應對南方暴雨洪澇災害多發和野外涉深水遇險等場景。
普通乘用車有3300多個漏水點,大約3-5分鐘就可沉底,而且下沉時無法控制方向,而這款越野車可在30分鐘保證車內沒有顯見的流動積水,而且像船一樣飄起來之后4個輪胎就相當于4個螺旋槳,單獨通通過扭矩控制就可以控制車輛姿態及轉向、正常行駛在深水區之中。
原來的本意,其實不是裝逼,是一種極端雨天的應急脫困模式,這相當于可以救車主一命!
不過因為這種功能在全世界的車型之中,都是屬于絕無僅有的,所以就會變成了可以裝比的新鮮玩意兒!
“這個車不僅僅是有可以下水的功能,而且居然還可以原地掉頭!媽了個巴子的,什么樣的汽車,才可以這樣玩兒呀!”在一旁的另外一個評審員驚呼道。
“什么!什么!原地掉頭?是什么原理的?”
“這不會是噱頭吧?”
“原地掉頭很多車企都曾經上過PPT,但是都沒有實現過,還真的有企業可以實現?”
他們知道高瓴有點高調,但是沒想到高調到這么牛叉的程度,還是非常惹火!
這款車的黑科技,是一個接著一個。
不過,他們認真看了高瓴的資料。
發現了。
原地掉頭和原地掉頭完全不是一種東西。
只是說原地掉頭的話,隨便四電機車輛都能專門搞個程序演一波。
對于易四方,原地掉頭只是四輪扭矩精準實時控制的一個副產品。
但反正講技術又不好宣傳,那就說一下原地掉頭吧。
實際上高瓴還有爆胎行駛、高速爆胎穩定、無制動卡鉗制動、無轉向機轉向、神龍擺尾側方入庫等能力。
按照高瓴給予的審核資料上,高瓴曾經讓這款車在三分之一干地三分之一雪地三分之一黑冰的地面,能看到打滑瞬間的失控但是車輛立馬恢復穩定姿態,,然后仍然保持穩定速度穩定軌跡。
這比某線代的特定車型高級車在灑了水的地面上悶頭轉高級多了。
此時在一旁的張恒是一言不發,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眼前的技術。
他知道高瓴牛逼,但是沒想到他們牛逼到這個程度!
汽車工業發展一百多年,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一般的迭代,都是小小補補,不會有什么大的變化。
但是高瓴現在這款越野車,哪里是縫縫補補啊!
簡直就是直接掀翻了天花板,把汽車研發,帶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我也一直覺得電機正反轉是個電工就會,有啥技術含量?”
“無轉向機轉向這個也很神奇。道理都懂,但是見到依然臥槽!”
“四個輪子的阻尼可能不一樣,如果都是同樣的扭矩轉,可能就轉不圓了。易四方厲害的是可以根據四個輪子不同的阻尼毫秒級調節四個電機的扭矩,讓這個圈盡量轉圓了這些都需要對電學和機械學的交叉領域,有非常深刻的研究,高瓴這個公司,真的是不得了!”
“這個東西真的是賊難,要不然為什么其他公司不跟進研發?我們工業拿著說明書都調不好,電機調試控制你要是牛逼,基本上你去哪都是大爹”
“雇用了那么多的博士,本來還以為他們是華而不實的,但是沒想到可以這樣玩得轉!”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果然如此。如果我沒有看這高瓴的產品說明,我真的無法知道居然還可以這樣玩兒!“
在他們七嘴八舌的討論之中,時間都到了凌晨12點。
似乎是害怕審核員看不懂技術資料。
高瓴的技術說明這次是做了一個多達十萬字的專項說明。
完全可以說,那么多的技術,要認認真真看懂,可真不容易!
這里頭,已經大量涉及到電化學,機械學,電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
就算是高瓴內部的研發人員,單單現在這個越野車項目組,就密密麻麻有了大幾千人的參與!
雖然這些評審員眼球之中已經是布滿了血絲,但是他們依然看得興致勃勃。
多少年了,華國終于搞出這樣一款重量級別的越野車,他們自然非常有興趣認真端詳片刻。
能看懂這車的,能看懂這車對于行業是什么意義的,不用說,都是一頓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