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且現在高瓴芯片廠在逐漸的放量,雖然生產的大部分是一些低端的芯片,供應高瓴nova和高瓴榮耀系列等產品,以及高瓴衍生品使用,但是這些產品依然是無法覆蓋一個芯片廠配置所帶來的高昂成本!
特么現在一年下來,扎扎實實要虧掉大幾個億的資金!
高懷鈞看了都是覺得瞠目結舌。
這玩意兒他知道很耗錢,但是沒想到這么耗錢,比起拿著紙錢在那里用打火機燒的速度還要快!
不過想想也是正常的。
他只有一個芯片廠,很多成本都無法擴大生產規模進行平攤,導致了自己生產芯片看起來非常不劃算。
他現在是知道了為什么大部分的廠商,都不愿意自己生產芯片了!
成熟芯片價格賊低,而且非常穩定。
你生產的芯片單片價格賊高,性能不僅不穩定,還需要緩慢進行迭代。
除了高懷鈞這個經歷了后世的頭鐵娃,害怕像三桑這樣的企業斷供,其他人怎么可能愿意投入大量的資金到華而不實的芯片制造和研發之中?
正因為高瓴芯片廠長期入不敷出的高消耗,以及高瓴車輛陸陸續續鋪開的研發攤子,所以高懷鈞就動了高瓴車輛股票上市的念頭!
而更為關鍵的是。
現在是新能源時代爆發增長的時期,高瓴車輛還在國內市場瘋狂拼殺,產品還在高速迭代,高瓴自己需要嘗試提高自己成熟度的同時引導甚至塑造市場。
這種戰略布局,自然要找自己熟悉而且生長潛力巨大的地方,那還能有哪個市場能滿足這個需求?
海外布局的國產車企業不是沒有,除了拿便宜低端款式去亞非拉下沉市場打拼的啟瑞等二線品牌之外,還有嘗試拿新能源布局成熟大市場的國內品牌。
比如,高瓴車輛!
高瓴車輛一直在花大力氣布局歐洲市場而對于北美市場一直處于半放棄狀態,也就是只是一小部分的平行出口,出口到楓葉國或者是墨哥,然后再由這兩個國家輾轉來到美麗國。
不過搞得那么復雜,這個量就很少了。
目前高瓴在布魯塞爾已經設置了點位,有市場部門落地試水,但從產品設計、品牌形象來看,高瓴目前還完全沒有真正把這當回事,還處在調研和吸收反饋的階段。
從老外車評大V的反饋來看,車子做工性能超過歐洲人對華國車的預期,甚至超過不少,但各種功能設計完全不考慮歐洲用戶的細節化需求,本地化完全沒做,UI翻譯也是非常倉促。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目前歐洲市場的銷售量有個兩萬臺不到的水平,已經是非常牛逼了!
兩萬臺看起來不多,但是歐洲車價高,也有50來個億的水平。
這可完全是增量,不涉及平攤研發費用的錢錢!
所以在已經在歐洲打開局面的前提下,下一步如果要全面鋪開,自然需要更多的資金的支撐。
這個資金的數量,是以百億為單位的!
更關鍵的是,高懷鈞已經預感到了,幾年以后的大變局,可不是所謂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在他看來,這個變局的深刻程度完全不止于五百年,而是一千年的歷史維度。
如果在一千年以后回過頭看東大和西大的全方面對抗,這是足以在歷史書之中,單開一個單元詳細講訴的重量級存在!
他現在,就深入地介入到歷史的驚濤駭浪之中!
從某種意義上講,舊冷(河蟹)戰并未結束,后世不知道還會不會發生的俄吳戰爭依然是舊冷(河蟹)戰體系的延續。
如今是新舊冷(河蟹)戰的犬牙交錯,新冷(河蟹)戰形態伴隨著“多極化”,AUKUS擴容、全球化脫鉤斷鏈、區域性組織崛起等多種表現,外在是東大和西大兩極博弈,內在是全球極力擺脫極少數利益集團(深層國家體系)控制的過程。
如果這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什么東西沒變,高懷鈞認為這應該是人性!
自2008年以來,股市和金融業的收益幾乎全部流向了最富有的少數人,而90%的人口實際上經歷了經濟的持續萎縮。
美麗國所謂的GDP增長,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收益,包括利息支出、罰款費用和房價上漲等,這些都計入了GDP。
但這并沒有轉化為實體經濟的生產和消費能力,反而加劇了普通人的負擔。
所以,這種繁榮越深刻,反彈起來的能量就越大。
這種能量,甚至可以是核彈級別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