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母親安。”裴承允倒還算淡定,拱手請安。 院子里人多眼雜,趙瑾也不好說什么,只應了聲便與他一起回正院。 裴承允落后她半步跟上,見她臉色不好,寬慰道:“父親為人如何,為官如何,皇上素來看在眼里,清者自清,母親莫要太過擔憂。” “你說的是。”趙瑾勉強維持著冷靜神色。 周念慈與裴羨與他們前后腳功夫到正院的。 叫丫鬟們退了下去,一家人這才打開天窗說亮話。 “二皇子步子邁得太大,未必不能如愿。”周念慈率先開口,也是寬慰趙瑾的意思。 裴承允也道:“他懂栽贓陷害,我們未必便傻愣愣由著他算計,父親心里有譜,不會著了道。” 趙瑾也知道,見裴承允這般態(tài)度心下也更穩(wěn)了幾分。 也是她近來忙著挖屈學士的黑歷史,而裴西嶺又早出晚歸,還得兼顧京郊大營,兩人一時間竟都未來得及互消息。 不過想起今日之事,她也順帶提了一句:“想來明日御史臺便會彈劾屈學士勾結圖爾,有不臣之心,我拿到了些屈學士的把柄,但還不太夠……至少不能一舉將他拉下來,允哥兒若有門道,便多使些力。” 趙瑾知道裴承允是有自己的消息來源渠道的,停職對他做事影響不大。 裴承允細問幾句都有什么把柄,了解后才點了點頭,但觀他神色,此事即便不棘手只怕也不好辦。 三朝元老,內閣閣老,當朝大學士,現今還是翰林院掌院學士,屈學士光環(huán)太多,勢力人脈也錯綜復雜,不是簡簡單單幾本御史彈劾就能將他拉下來的。 這也是二皇子寧愿叫他一大把年紀熬著命也要繼續(xù)入朝的原因。 就算如今被逮著的彈劾借口——勾結圖爾刺殺皇子,也不過是趙瑾做局強行扣上的帽子,她準備的“證據”刑部買不買賬還未可知。 而屈學士的把柄——草菅人命,排除異己,縱容門下學生搶奪旁人文章策論等等,僅憑這些可以隨時推出替罪羊的把柄還不足以扳倒他。 裴承允得了趙瑾吩咐就準備下去辦,但又被她叫住:“你父親那里……我們能做些什么?” 裴承允想了想:“母親現在做的便是在幫父親,都是打壓針對二皇子之舉,殊途同歸罷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