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完二皇子,裴西嶺想起什么,對她道:“當今欲將六皇子記在皇后名下,禮部已經準備開了。” 趙瑾點點頭:“以現在的形勢,記名嫡子是錦上添花了。”實則記不記都影響不了六皇子登基。 “當今不喜端慎貴妃,更不愿叫她死后還享著下一代皇帝的香火。”裴西嶺道。 雖然現在建文帝不跟他談心了,但他對建文帝的心思還是了解幾分的。 “總歸是生母,還能少了她的香火不成?左不過是名正言順的問題。”趙瑾不置可否,但也沒再說什么,反正記名嫡子也是皇后與玉華公主更得利。 關于二皇子的處置很快就下來了。 的確如他們猜測的那樣,由于六皇子的無私舉動,反倒叫外頭人說不出什么來,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指責建文帝,最后如數唾罵倒是都奔著二皇子去了。 而淑妃也受了牽連。 她沒摻和過什么科舉舞弊販賣私鹽,但為了幫兒子手上也的確不干凈,尤其她身在后宮,能走到妃位也少不了陰私,最后便落得個打入冷宮的結局。 趙瑾去看皇后時,后者倒是真心實意地為淑妃惋惜了一瞬。 后宮陰私是說不清楚的,她并不覺得淑妃有什么不對,幫二皇子也是利益使然,淑妃本人對她這個皇后素來恭敬有加,也從不仗著寵愛給她沒臉,多年相處下來,兩人反倒處出了些感情。 不過也就僅限于惋惜了,畢竟二皇子對承恩公府下手時可也沒見他有半點猶豫呢,無論淑妃知不知情,皇后都記下了賬。 二皇子經營多年,單是查其黨羽罪行并一一定罪就是一項大工程,饒是刑部與大理寺協同辦案,有出色而嫻熟的業務能力加持,也堪堪忙活了快兩個月。 這還只是初步定罪,等到后頭監督并實施又是個大活兒。 吏部與戶部更是沒閑著,前者要一一核算倒臺的貪官污吏并迅速補上空缺,單是調令就一份接一份的下,而后者只怕是干活干的最高興也最痛快的部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