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帝后大婚當日之盛況被人津津樂道,連百官都在心中將皇后的份量加重了不少。 而鎮國公府也因為裴西嶺父兄三人的功績以及裴羨這個皇后的地位,就此取代英國公府,成為第一實權勛貴。 自家能走到如此地步,趙瑾自是高興的,可現在的她卻沒空理會外頭的恭維奉承以及各種帖子,因為永嘉帝要陪皇后回門。 這消息最先是從宮里傳出來的,因為永嘉帝叫下頭準備回門禮時并未避著人,起初朝臣們還持懷疑態度,而在禮部也含淚承認后,眾人的心態就變了。 連皇帝都鮮少出宮,更不必說皇后。 一入宮門深似海并不是一句空話,皇后縱為國母也一樣受限,歷來也沒有皇后回門的說法,這也更凸顯了永嘉帝之作為有多出人意料。 不過帝后大婚有七日假,此間不必上朝,所以縱是朝臣們不同意想上奏都沒辦法,宮門他們倒能進得了,可能不能見到皇帝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此前唯一能勸諫一二的禮部也早就舉部倒戈,甚至連個風聲都沒提前傳出來,這叫御史臺異常不滿。 他們選擇性忽略了禮部一水兒的苦逼臉,憤憤開始寫起了奏折,準備后頭早朝參他一本! 奈何不得皇帝,還奈何不得禮部么! 當然這種反對的聲音是半點沒出現在鎮國公府眾人耳邊的,永嘉帝明擺著要抬舉岳家,但凡有點眼色的都知道不能得罪。 而少數能得罪且勸諫皇帝一二的,或如周太傅、御史中丞之流與鎮國公府交情匪淺,或如榮王、英國公之流以永嘉帝馬首是瞻,便以致如今竟成了永嘉帝的一言堂。 太上皇擔心的什么兒子壓不住老臣之類壓根兒不存在。 永嘉帝比誰都要得心應手。 鎮國公府,一大早趙瑾就被裴西嶺催著起來了。 收拾妥當后,兩人齊齊坐在外間大眼瞪小眼。 “帝后出行沒那么快,該準備的昨日念慈便準備妥當了,你倒也不必……”趙瑾殘存的睡意在裴西嶺緊皺不安的眉頭下漸漸消失了。 “帝后大婚次日你便見到女兒了,你當然安心。”他幽幽開口。 “命婦要進宮拜見皇后,你也沒條件去啊。”趙瑾慢吞吞道,“再說你不是見著皇上了么?” “皇上與皇后能一樣么?” “夫妻一體,見皇上如同見皇后,有什么不一樣?” 想了想,趙瑾換了種方式開口:“夫妻一體,我見了皇后不也等于你見了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