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篆書-《寒門宰相章越道的真實身份》
第(2/3)頁
至于教授受學于章谷。因老師憎恨宋朝之故,也無心科舉做官。
聽聞章得象為宰相時,曾打算蔭官于教授卻為他推辭。
皇祐年間,連當今官家宋仁宗也從近臣口中聽到教授名聲,下旨詔他進京做官,教授亦推脫有疾在身不去。
后朝廷要刻石經(jīng),必須用篆書,再次召教授入京。教授辭不得入京刻成石經(jīng)后,朝廷欲第三度授予教授將作監(jiān)主簿之職,仍推辭不就。
讀書人有如徐鉉那樣,也有如章谷那等的。還有教授那樣,他并非南唐遺臣,何況南唐作古已久,他對于宋朝沒有刻苦銘心的滅國之恨,但受于師命,三度拒絕朝廷征詔不仕。
但教授非固執(zhí)之人,先后于南峰院,教授章家子弟貢舉之道十數(shù)年。
據(jù)章越所知,教授所刻的石經(jīng),這被后世稱為嘉祐石經(jīng),又稱二體石經(jīng),以楷書,篆書二體書之。
刻石成經(jīng)乃文化盛事,漢朝為了糾正經(jīng)義文字傳播上的錯誤,首刻石經(jīng)并以隸書一種字體。曹魏時又刻石經(jīng),以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被稱為三體石經(jīng)。
今宋朝刻石經(jīng)于太學,以楷書,小篆二體,小篆正是由教授所刻。教授以書法名垂后世,最后辭官歸里。既不負師門傳承,也不負師命。
教授名為友直,字伯益。
林希恭維了好幾句,然后以一等遺憾的口氣道:“不意李斯,李陽冰之后,篆書因先生而傳世,不知堂上哪個弟子得了先生之真?zhèn)鳎俊?
教授章友直笑著搖了搖頭道:“如今貢舉文字豈用篆書,早就不傳了,不傳了。”
林希也滿是遺憾道:“可惜可嘆。”
一旁章衡笑道:“先生,子中兄有意學篆法,不如教教他吧。”
聽章衡說完,章越看見堂下眾學生們都流露出一等神秘的微笑。
章越向章采問道:“難道別有什么蹊蹺嗎?”
章采笑道:“你聽就知道了。”
章友直道:“哦,解元郎欲學篆法嗎?那真是有心了,如此老夫又何必敝帚自珍呢?”
林希臉上喜色一抹而過道:“學生愿洗耳恭聽。”
章友直道:“你回家后取兩張大紙,一張大紙劃橫豎各十九道,交叉成圍棋之局。另取一張大紙,從里到外畫十層圓圈為箭靶。每日習之各寫三十張,共六十張即可。”
章越聽了是一臉懵逼,不由心道, are you kidding me?
再看看林希也是如此。
你他媽逗我呢。
章友直續(xù)道:“所有方圓線條皆需一筆畫成,不可重筆。且筆劃粗細、間隔疏密,都毫發(fā)不差,略有小成即可學篆法了。”
說完章友直轉(zhuǎn)身,也不看一臉不信服的林希一眼直道:“取兩張大紙來。”
一旁章衡也似早料到這一步般,亦十分湊趣地道:“先生早就備好了。”
說罷兩名學子當下取了兩張大紙,每張紙都用四張紙拼接而成,看這場景果真是有備而來。然后兩名學子一人手持一張的鋪貼在墻上。
章友直二話不說,持筆染墨臨空揮毫落紙。
不用多久,棋盤和箭靶畫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呼玛县|
铜鼓县|
临海市|
昭苏县|
昌图县|
金门县|
金川县|
子长县|
赤城县|
黑山县|
兴化市|
靖安县|
崇明县|
奎屯市|
基隆市|
博野县|
棋牌|
汉阴县|
大姚县|
化州市|
襄樊市|
文成县|
大同市|
华宁县|
确山县|
漯河市|
邢台县|
盐津县|
元江|
璧山县|
开化县|
和静县|
滨海县|
龙胜|
邵武市|
永福县|
买车|
怀宁县|
五河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