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太學原來只有兩百人,近來擴充到七百多人,故而經費卻不夠。平日里攤在學生身上一個月飯錢也不過三百文,平均一日十文。 故而胡瑗等太學講師從自己的俸祿里掏錢,在逢三,八的課試日,給學生加餐。 與州學縣學分餐不同,太學是合餐,一舍一桌,桌上擺著一木桶,里面大約是兩升多的米,大約一人不到五合米,還有些咸菜。 至于一人一個陶罐里面盛著米湯,其余是五合米飯,但有一道菜與州縣學里相同,那就是蒸茄子。 幾條白蒸茄子切成兩半,白瓤上澆了醯醬,味道著實不錯。 不過說到吃茄子,就得講講朱熹他老人家了。 朱熹在武夷山講學時,平日與學生們就吃脫粟飯與茄子。有一日一名叫胡纮千里迢迢來拜訪朱熹,朱熹就給他吃茄子加脫粟飯。 胡纮那個氣啊,逢人就說‘此非人情。只雞尊酒,山中未為乏也’ 就算山里啥都沒有,你也拿只雞和酒招待我啊,哪有見過你這么不近人情的人啊。 然后胡纮當了官后,就彈劾朱熹是偽學罪首! 太學里這樣清苦的生活令章越想起了在州縣學里‘食二三等飯,作一二等人’。 但看著這紫色的茄子,章越不由自嘲道:“今日食紫茄,明日服紫衣!” 左右聽了都是笑了。 眾人吃了飯,劉佐將剩飯裝在陶罐里用碗蓋了帶回齋舍。 但見程頤還在齋舍里捂著頭,盤坐在榻上對著墻壁冥思苦想。劉佐拿著飯道:“持正吃一口吧!” 但見程頤搖了搖頭。 劉佐無奈對章越道:“三郎,還是你勸一勸他吧!” 章越正要上前,卻欲言又止,想到方才將程頤帶偏的后果,以后會不會就少了理學呢? 南宋儒家有三個學派,分別是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呂祖謙的事功學派,三足鼎立。 而理學被明朝立為官學,也就是明朝的治國思想。 一個學說適應于一個時代。 章越比程頤高明的地方在哪里,在于眼界,一千年來沉淀下的知識見解。 程頤不知道王陽明,沒讀過傳習錄,也不了解西方哲學,近代思想。這不是一個人再如何聰明過人,如何努力體會,就能夠超越的,這就是眼界的差別。 章越坐在了程頤的身旁問道:“程兄,可悟到了什么嗎?” 程頤雙眼都是血絲地看向章越道:“三郎,我想了一日也不明白。無善無惡心之體,這是無,說心體無善無惡,則意、知、物皆無善無惡,為何又稱為有呢?既是一無不可三有,應是四無。既是三有則當四有,不可一無。” 章越聞言笑了笑,問了其他的,我肯定不明白,你問到這里,我就知道了,因為書上有現成的答案可以抄。 章越當即哈哈大笑道:“我早料定持正兄必有此一問!” …… 程頤一聽章越這話,不由肅然起敬,一旁之人也是豎起耳朵來。 章越這境界何等了得,早已料到了一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