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眾學子們一并拱手。 李學正笑道:“諸位不要拘禮,今晚州學設宴款待諸位,有什么話不妨暢言。” 李學正來至,不少學子即加入了談論。 輪到章越,郭林時,二人都是上前道:“學生謝學正舉薦!” 李學正向章越笑道:“三郎的諸科為本州第一,毋庸置疑,薦你是意料之中的事。汝將來是打算以九經赴舉么?” 章越道:“正是如此。” 李學正道:“自藝祖開國以來,北方屢遭戰亂,故南方一時文治鼎盛,而北士多明經。南方第一流人才都習文,次則明經,至于北方則第一流人才明經進士皆有。” 章越聽了道:“學正,助教,教誨學生記住了。” 李學正道:“你之明經在本州雖佳,那是因為本州的人才多去習文之故,但入了國子監要稱得上明經就不易了。但吾反觀你三篇策問,倒是可圈可點,不似一個經生寫出的。你實話與我一句,可有請人代筆?” 一旁孫助教笑道:“策問不過是觀汝之文論罷了,如今你早已薦往國子監了,不妨如實告知學正。” 章越道:“回稟學正,助教,學生策問是自己寫的,但完稿之后請了伯益先生斧正數處。” 李學正,孫助教笑道:“難怪如此。” 李學正道:“若為如此,可知汝文論甚佳,將來入國子監后,從經生轉至進士,也未嘗不可。” 章越聽了心道,難道這國子監還能轉專業的? 孫助教道:“文章詩賦之道,文也,經義訓詁之道,質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此為君子之道。” 章越心道,這是鼓勵自己經義文章兼治,文理兼修的意思。 “謝過學正,助教的諄諄教誨!學生還是先考取國子監再說。” 李學正欣賞地道:“此持重之言。” 章越可以感受到李學正,孫助教這一番話都可謂是肺腑之言。 接著二人又對郭林說了一番話,郭林眼中飽含熱淚,感動無以復加。 這一番話對二人,都是美好的祝愿! 恰似雛鷹展翅,馬上要搏擊長空前,母鷹在旁替他用喙梳理羽毛。 倘若成功,雛鷹當一去不復返。 這時有一名學官疾步奔上山來,與前面另一名學官說了幾句,這名學官來至李學正面前說了幾句話。 章越但聽對方隱約說些‘州通判至此,請學正出迎’這樣的話。 不久李學正帶著一眾學官,匆忙從半山腰趕至山下。 隨后李學正與一眾人如眾星捧月般簇擁著一名官員徐徐走上山來。 章越心知此人就是本州通判。 在宋朝一州之中權力最大的就是知州和通判。 但知州與通判權力誰高誰低呢?不好說,知州與通判手下各有一套班子,看似知州是一州長官,但通判卻既非副二,又非屬官,實際是可以平起平坐的。 李學正道:“這位是本州通判,爾等速速見禮。” 眾學生當然知道通判是何等大官,一并躬身行禮。 那位通判微微笑道:“今日一見諸君,可知我建州真是人才錦繡。” 在場眾學子都是天之驕子,絕沒有后世時聽了官員一句夸獎,骨頭都輕了那等。眾人皆以為正當如此。 官員的權力,就是皇權的部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