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江皓聽到這里,一時間也有些頭疼,暗嘆人性難以琢磨。 難怪自己父親很少讓他接觸村里的關系網,就是讓他過年過節打個照面而已。 這老家村里別看地方不大,但人情網有時候更為復雜。 “還有這事?” 江海在一旁都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他也常年住在城里,許多村里的事他了解接觸的也不多。 “有!畢竟是他們婁家的事,我就沒跟你們提。” “那位婁老板,就是婁老三的兒子,這幾年都不回家過年了,都是讓司機把婁老三接走去的城里。” 估計是心涼了吧,有時候出錢的好事愣是給雙方都搞的不樂意,最后變得難以收藏。 后世好多名人發達了開始都有回饋鄉里的心思。 但奈何要么人心不足,要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到了最后,大部分都是閉口不談。 “也還好,如今是皓皓有了出息,把企業辦的這么大!” “這小輩的事,不像大山你當年跟阿海做生意掙錢那會兒,大家話也不會那么多。” 江父年輕時掙錢的時候,當時雖然沒給村里建什么。 但錢有一大部分都借給了村里人,雖然落了個好名聲,但實際這錢就是散出去了,大部分都沒收回來。 江山這會兒聽著阿鳴叔的話,一邊是扭頭看向了自己兒子。 直到江皓跟他點頭,示意他安心后,才沖著阿鳴叔開口。 “鳴叔,我們家能有今天,回饋村里也是應該的。” “反正該我們出一份力的,我們家就出,我做到問心無愧就行。” “至于村里人的閑話,反正我住在城里也聽不見。” “就是具體建什么,叔你有建議么?” 江義鳴這會兒回過頭,看向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 這位江皓也熟悉,鳴爺爺的兒子,是村里的村委委員,聽說還掛了個別的主任的職務。 “大山,其實你真有想法的話,不如重新修一修我們江家祠堂吧!” “修祠堂?這。。能行么?” 婁江村里一共兩個大姓,自然就有兩個祠堂。 只不過這里的鄉土情結沒有特別的重,所謂的江家祠堂也早已經是很破落的老祠堂。 地方不大,位置還偏,平時沒什么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