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夫人含著淚看著蘇月,蘇月道,“祖母知道之前大夫人偷梁換柱,拿贗品換走顧家給我的陪嫁,送去平州王家,明王幫我派人仿造大夫人的筆跡把那些字畫匡了回來的事,明王派去的人,在王家探聽到點隱秘,是關(guān)于六弟的。” “您看到的六弟,極可能是王家小少爺,王家覬覦父親的爵位,在大夫人生下六弟的時候,就把孩子偷換了,王家大太太不愿意王家為了權(quán)勢地位,骨肉分離,這才有道士上門說六弟克您之說,大夫人把六弟送去平州王家撫養(yǎng)?!? 老夫人眼底的眼淚凝住,悲痛漸漸轉(zhuǎn)為憤怒。 蘇月道,“這事我還查,因為沒有十足的證據(jù),我便沒敢告訴您和父親,為了方便查這事,明王暗中將王家調(diào)任進(jìn)京。” 蘇月不敢把話說的斬釘截鐵,更不敢直接告訴老夫人,王家還有孩子,模樣和二老爺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只能半真半假的說,老夫人悲痛在于親孫兒沒了,只要給她希望就成了,那孩子進(jìn)長寧侯府也沒幾天,蘇月不信老夫人對那孩子真有多少感情,疼他不過是愛屋及烏,因為他是長房次子而已。 知道自己的小孫兒還活著,老夫人自然不會那么悲痛了。 老夫人在極力回想當(dāng)年之事,只是老夫人病了許久,又上了年紀(jì),記憶已經(jīng)很模糊了,倒是王媽媽想起來點什么,道,“奴婢記得當(dāng)年大夫人生產(chǎn)的時候,王老夫人和王大太太都來府里了,第二天,王老夫人帶了個大食盒進(jìn)府,走的時候把那食盒拎走了,當(dāng)時奴婢聽到食盒里傳來一聲嬰兒啼哭,王老夫人說是奴婢聽岔了,奴婢便也沒放在心上,奴婢回來還和您提過這事……” 王媽媽說的這么詳細(xì),老夫人也想起來有這么回事了,只是沒人往換孩子上面想,王老夫人可是大夫人的生母,就算要換,也只會是大夫人又生了個女兒,拿兒子換走女兒,怎么會拿自己的小孫兒換走親外孫。 而且當(dāng)年王家外放的也出人意料,老夫人想小孫兒實在想的慌,可平州太遠(yuǎn)了,她沒法去,王家在平州待滿三年,老夫人就想讓蘇懷臣幫王家回京,幫王家往上升不容易,可平級回京,甚至降一級,對蘇懷臣來說不是難事。 在找蘇懷臣幫忙之前,老夫人和大夫人提了一嘴,結(jié)果遭到了大夫人的反對,而且反對的理由還是為老夫人著想,說王家在平州數(shù)一數(shù)二,可回京,在遍地權(quán)貴的京都,王家委實算不上什么,王家寧愿在平州多待幾年,真需要的時候,王家會和蘇懷臣張口的,老夫人和蘇懷臣母子感情本就不合了,再為王家挾恩以報,沒得更傷母子情分。 她知道老夫人想孩子,她這個做母親的更想,但王家是她娘家,孩子放在王家,她放心。 老夫人被大夫人說服了,就沒和蘇懷臣提這事,現(xiàn)在想想,確實可疑的很。 見老夫人臉色更冷,蘇月就知道老夫人應(yīng)該是信了她說的,就算沒全信,至少也信了六七分,那么大的算計,不可能不留下一點蛛絲馬跡,再加上老夫人這會兒也期盼自己的小孫兒還活著,就更容易接受蘇月說的事了。 蘇月道,“王家的算計,大夫人當(dāng)年是蒙在鼓里還是也參與其中了,還不知道,我告訴祖母是怕祖母太悲傷,顧不上會打草驚蛇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