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地皮-《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1/3)頁
均田制和府兵制,是初唐的兩種制度。
官府明確規定,婦女一般情況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因授田面積不足,在需要依耕的狹鄉地區也不再加倍授田。
持此以外,只要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都能受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老男、殘疾受口分田四十畝,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畝;這些人如果為戶主,每人受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三十畝。雜戶受田如百姓。工商業者、官戶受田減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給田三十畝,尼姑、女冠給田二十畝。此外,一般婦女、部曲、奴婢都不受田。
而有爵位的貴族從親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業田一百頃遞降至五頃。職事官從一品到八、九品,受永業田六十頃遞降至二頃。散官五品以上受永業田同職事官。勛官從上柱國到云騎、武騎尉,受永業田三十頃遞降至六十畝。此外,各級官僚和官府,還分別領有多少不等的職分田和公廨田,職分田的地租作為官僚俸祿的補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費用。這兩種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
均田制雖然能夠很好的刺激荒地開辟,能夠讓百姓吃喝有所倚仗,可也給土地兼并留下了禍根。
唐朝律文規定,土地不得私自買賣,只有貴族官僚的永業田和賜田,可以自由出賣。百姓遷移和無力喪葬的,準許出賣永業田。遷往人少地多的寬鄉和賣充住宅、邸店的,并準許賣口分田。
看起來很嚴格,但實際上也很寬松。中國人,特別是地主老財和貴族,自古以來就對土地有一股子濃濃的占有欲,沒有人嫌自己的田地少,能夠趁著老百姓家里揭不開鍋,或者老夫老母需要用藥,卻掏不起錢的時候,總會有好心人過來接手他們的田地。地方縣令如果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多半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畢竟土地里刨食吃的人,錢別說夠花了,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農民們手里是沒有余富錢的,有錢的是那些貴族、商人,把控著百姓的軟肋,他們才能肆無忌憚的對廣袤的田地露出饑渴的獠牙。
現在,黑炭頭就露出自己的獠牙,狠狠的恐嚇著自己面前的大胖子,因為這家伙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跟自己的主人訴苦著。
“好我的太子啊,您是儲君,怎么能進平康坊這樣的地方?要是陛下或者娘娘知道微臣把場子包給您了,雖說不至于被砍頭,可一頓板子肯定是逃不了的啊!”
安康縣伯陳三,是于泰找到的場子幕后真正的主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安县|
黄大仙区|
彰化市|
新绛县|
水富县|
敖汉旗|
梅河口市|
昭平县|
永登县|
呼图壁县|
柳河县|
樟树市|
固始县|
贞丰县|
贡山|
旅游|
镇赉县|
会东县|
博白县|
南陵县|
南京市|
杭锦旗|
贺兰县|
渭源县|
杂多县|
小金县|
长汀县|
汉沽区|
黔江区|
锡林浩特市|
宝坻区|
石台县|
沈阳市|
醴陵市|
股票|
澄江县|
南汇区|
文登市|
富蕴县|
葫芦岛市|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