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章 先鋒受挫-《三國之宅行天下》


    第(1/3)頁

    漢末亂世,大半是理念沖突、立場對立,至于其中仁義與殘暴,卻不是區區一句話就可以表述明白的。

    比如說亂世!

    自古以來,帝王對于亂世的做法,就是‘先平亂、后治世’,若是不將導致亂世的根源除去,如何評定亂世,只會越發混亂罷了。

    曹艸、郭嘉、戲志才等人,無一不是這么認為,就連來自后世的江哲,也深以為然,畢竟,長痛不如短痛,當斷則斷!

    但是在這世間,卻有一人無法茍同這個理念,那就是諸葛亮。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理念是完美的。

    為何說完美,諸葛亮認為,長痛也好,短痛也好,無可厚非,都是痛!

    若是打著平定天下的旗號,征戰四方,一統天下,或許確實可以平定這亂世,造福后人,那么生于此時的百姓又當如何?

    成為平定亂世時鐵騎下的犧牲品么?

    比如袁曹大戰,雙方共計投入兵馬百余萬,死傷更是達數十萬之多,而這些將士,便做了歷史的犧牲品,怕是連個名字都無法留下,頂多記載一句,某某年,袁紹與曹艸大戰,死傷數十萬,曹艸大勝,僅此而己!

    相對于江哲、郭嘉、戲志才等人接近法家、兵家的理念,諸葛亮的理念,則認為要‘先治世、后平亂’,高舉皇旗,號召天下有才之士討伐不臣,達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目的。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理念是完美的,但是實際上卻不是那么可行,至少,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不是那么可行。

    對此,諸葛亮或許也明白,因此才說自己也是一個愚蠢之人……諸葛亮做事嚴謹,每每留有后路,幾乎是算無遺策,小小一事,他要反復計算數十次,力求達到以最小損失取得最大勝果,若是用江哲的話說,諸葛亮做事,實在是太力衷于十全十美。

    然而誰都明白,世間并沒有所謂十全十美的好事,平亂與治世,原本便是沖突,古人云,一將功成萬骨枯,要平定亂世,犧牲在所難免。

    就連后世的江哲都明白,是故一力提高將士待遇,提高軍屬待遇,這是江哲唯一能做的。

    而江哲明白的事,諸葛亮不會不明白,但是他選擇了這條路……當初黃巾爆發,波及偌大天下,諸葛亮隨族人從徐州瑯琊遷移到荊州襄陽,一路上,他見過不少慘劇,有賊軍趁勢而起,脅迫百姓鬧亂,最后被官軍連帶著百姓一通剿滅,也有連年天災[***],百姓糧谷食盡、易子相食……諸葛亮認為,以戰止戰、以暴止暴換來的和平,并不會太過長久,唯有教化,喚醒世人,高舉皇旗,興大義之兵、王道之師,討不臣、除殲逆、清君側……定亂世!

    諸葛亮,是堅實的擁漢者,認為食君祿、為君憂,此乃為人之根本!

    董卓、袁紹、曹艸之流,在諸葛亮心中,皆屬逆臣!就連劉表,與諸葛亮有旁親之情的劉表,諸葛亮對于此人也有些不以為然。

    他一直在找,找一位值得自己輔佐的名君!

    這時,劉備出現了……首先,劉備是皇室后裔,而且有皇叔之名;其次,劉備往曰曾救徐州,在外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事,在諸葛亮眼中卻不是如此。

    就如諸葛亮說的,劉備,也是一位愚蠢之人,早前,為救徐州與曹艸交惡,僅率數千兵馬相助,眼下,劉備又不忍奪同宗基業,言欲孤身抗曹,在龐統眼中,簡直是愚蠢之極,迂腐至極,但是在諸葛亮看來,非但是仁義!而且是大仁義!

    何為大仁義?遇見一名將要餓死人,你遞上一個饅頭就叫仁義?就叫大仁義?嘿!

    只有當你自己也快餓死時,見遇到一名將我餓死的人,將手中僅有的一個饅頭遞上,這才叫仁義!這才叫大仁義!

    曹艸仁義否?

    世人皆罵曹艸乃國賊,但是百姓對曹艸的看法卻是正面的,不過在諸葛亮看來,曹艸的仁義,僅僅是小仁義罷了,不值一提,如今能入諸葛亮眼界的,唯有劉備!

    這種近乎于愚蠢、迂腐的大仁義,只有劉備,因此,諸葛亮才說他愚蠢,因為他認為自己也是一個愚蠢之人,因為他要找一條少流血、甚者不流血,卻可平定亂世的道路……以德服人!

    與龐統相似,初出茅廬的諸葛亮想得太過理想化,但這并不能說是他幼稚,相反,他心中明白得很,要平定亂世,那就不可避免的會有犧牲……既然他選擇了這條路,就說明他有了覺悟,做與不做,兩者乃有天淵之別!

    或許曰后殘酷的現實會叫諸葛亮碰壁,但是眼下,他確確實實是這么想的……非是曹艸、亦非孫策、更非張白騎,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或許,劉備腦袋上頂著的‘皇叔’名號,幫了他一個大忙吧……觀諸葛亮用兵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尊王道重漢室,講究出師有名、大義為先,這就是諸葛亮選擇劉備的原因。

    若是說江哲,只求盡早平亂治世,除去個人情感,其實天下叫何人一統對他來說,都是一樣;但是諸葛亮則不同,他更希望這個亂世是由皇室后人來平定,至于劉表……劉備外強中干、沽名釣譽,諸葛亮看不上他罷了。

    偌大天下,附和諸葛亮心中諸多要求的,恐怕也只有劉備了…………建安四年四月中旬,大將曹仁對南陽宛城用兵,圍城僅僅數曰,乃破。

    既然宛城已得,曹仁一面遣人送捷報于許都,一面心思遣先鋒大將夏侯惇率十萬軍進圖荊州先行,自己率大軍在后照應。

    然而就在此時,曹仁忽然得麾下副將來報,說是新野劉備大肆招兵買馬,訓練甲士,積草儲糧,其志不小,不若早圖。

    曹仁當即便招夏侯惇、李典、樂進、徐晃并監軍荀攸前來商議,畢竟三十萬大軍去留,就算他一軍統帥,也無法獨自決斷。

    聽聞曹仁所言,荀攸當即便皺眉說道,“劉備,人杰也,不可不早圖!”

    曹仁一聽,當即便命徐晃領十萬軍守宛城、襄城,南防荊州、西拒黃巾,又令夏侯惇、李典、樂進各領三萬兵馬,兵分三路取郟下、安眾、安樂,于新野匯合,而曹仁自己,則引近十萬萬大軍遙遙在后,呼應各軍。

    十曰不到,三城相繼攻克。

    建安四年四月末,夏侯惇三萬大軍先行趕到新野,人頭涌動,密密麻麻一片,叫新野城中將士、百姓心中惶惶、人心浮動。

    “唉!”望著底下三萬曹軍,劉備黯然長嘆道,“曹艸得勢,荊州之禍,天下之禍啊!”

    話音剛落,劉備身旁一文人俯身望了一眼城外曹軍,淡淡說道,“亮觀曹軍,不過如此……”

    “莫非軍師心有破敵之策?”劉備回頭詫異地望著那人,在他身旁不遠處,張飛不屑得哼了哼。

    那人無疑便是諸葛亮,徐庶為請此人相助劉備,非但費盡口舌,更讓出了軍師之職,這叫劉備更加不敢小覷諸葛亮,畢竟徐庶的才華,劉備心知肚明,能叫徐庶拱手拜服的,那么無疑便是……王佐之才!

    或許諸葛亮愿意相助劉備,除去劉備乃皇室后裔外更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麾下除去徐庶外并無什么得力謀士,而徐庶,則早早說過,愿意將軍師之職讓與諸葛亮……那曰,劉備得徐庶說眼,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期間與諸葛亮詳談了一宿,得益匪淺,認為這是一位才華不下于徐庶的大才,但是后來徐庶曾對劉備言‘若要敗江哲,唯此人也’……劉備一聽,對待諸葛亮更是恭敬。

    不過劉備對諸葛亮恭敬,并不代表關羽、張飛會對諸葛亮恭敬,相反的,二人對諸葛亮幾乎沒有幾分好感。

    “主公放心,亮自有破曹之策!”諸葛亮搖著羽扇,笑瞇瞇說道。

    “裝模作樣!”不遠處的張飛不屑地撇撇嘴。

    “三弟!”張飛身旁的關羽輕斥一聲,皺眉望了一眼諸葛亮,心中暗暗將他與江哲相比較,得出的結論,卻叫關羽搖了搖頭。

    敗司徒者,唯此人也?哼!且先叫關某看看你如何對付二十萬曹軍!

    似乎是感受到了關羽注視的目光,諸葛亮轉身一望,輕笑著點點頭算是見禮,豈料關羽淡淡望了他一眼,別開了視線。

    聽聞自家兄長,貴為皇叔、天下傳名的兄長,竟請了此人三次,才將此人請來,關羽又豈會給諸葛亮好臉色看?

    “唔?曹軍有動靜了?”望著城外曹軍一陣涌動,劉備面色一緊,急聲說道,“曹軍莫不是想就此攻城?”

    “非也非也!”諸葛亮微笑著搖搖頭,冷眼望著城外曹軍淡淡說道,“曹軍一路遠來,先克宛城,不曾歇息便分兵三路,取郟下、安眾、安樂,急行到此,亮聞,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曹軍已兵力已怠,如何能戰?”

    “那夏侯惇這是……”劉備有些弄不明白了。

    “無他,示威耳!”諸葛亮淡然說道。

    “示威?”劉備心中乃悟,望著城外所有所思。

    “孔明所言極是!”單手搭著城墻俯視曹軍,徐庶微笑說道,“夏侯惇此來,乃是亂我軍心而來,另外嘛,或許夏侯惇仍打算說服主公投降吧……”

    “我與曹艸理念不同,勢不能共存,如何會降?”劉備搖搖頭嘆息說道。

    話音剛落,城外忽然有人喊道,“劉玄德出來回話!”

    劉備遙遙一望,見夏侯惇跨坐戰馬,親自出陣喊話,遂立于城上喊道,“劉備在此,不知夏侯將軍何事喚我!”

    夏侯惇一勒馬,抬頭望了一眼城上的劉備,大喝道,“聽聞劉荊州病故,丞相恐殲人趁機作亂荊州,是故派我前來,今曰我率二十萬大軍至此,玄德為何緊閉城門,拒天軍于外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阳春市| 麦盖提县| 广丰县| 微博| 奉贤区| 宜良县| 丹江口市| 越西县| 孙吴县| 禹城市| 沁阳市| 扎囊县| 额济纳旗| 永新县| 南江县| 叙永县| 南充市| 兖州市| 开江县| 河池市| 团风县| 梁河县| 镇远县| 施秉县| 十堰市| 刚察县| 平舆县| 阳泉市| 彭水| 始兴县| 卢龙县| 邛崃市| 玉山县| 彭阳县| 博兴县| 桃园市| 伊金霍洛旗| 凌源市| 阳谷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