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之前的時候,他可是拿自己跟喬紅波結婚的事情,向自己挑釁過的。
現在,居然還敢提出這種建議來。
這是跟我逗悶子,還是覺得老娘好欺負?
“朱部長能不能說說理由呢?”周錦瑜問道。
“冤家宜解不宜結嘛。”朱昊笑呵呵地說道,“侯偉明都已經死了,如果一直有一雙眼睛,從背后盯著喬主任,是,我相信喬主任為人正派,做事公正,但卻多多少少有點惡心人吧?”
“萬一,我說的是萬一,如果有一天,侯瑩瑩發現了喬主任工作上的,一丁點疏忽,或者其他的違規行為。”朱昊掐著一小節小拇指說道,“到最后,影響的可不僅僅是他,還有您。”
“當然,我是基于一個朋友的角度,向您建議這件事兒的。”
周錦瑜聽了這番話,挑了挑眉毛,目光落在了眼前的水杯上。
這一番話,按道理來說,沒錯。
可是怎么聽起來,有點威脅自己的味道呢?
“朱部長覺得,如果用一位古人來比喬主任,應該是誰呢?”周錦瑜問道。
朱昊一怔,萬萬沒有想到,周錦瑜會這么問。
這角度,夠刁鉆的呀。
“北宋有一個治世之能臣,名字叫做張詠, 政績不俗,名揚海內。”朱昊輕輕搖晃著腦袋,慢條斯理地說道,“處理政務靈活,心中裝著百姓,這喬主任倒是能和張詠可比。”
這張詠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重要官員,與趙普和寇準并稱初宋三大名臣,后來當了樞密直學士,官至禮部尚書。
實話說,用張詠來比喬紅波, 那真是拿狗尿苔當蘑菇,簡直太抬舉喬紅波了。
說別的讀者可能不知道,但如果說最早提倡推出的紙幣——交子的人,就是這位張大人了。
周錦瑜知道趙普,知道寇準,但是并不知道張詠這個人物,她歪著頭問道,“這張詠比包拯如何?”
“張詠是禮部尚書,包拯是京都的市長。”朱昊摸著下巴說道,“倆人應該是平級,都挺有影響力的,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后代,我覺得不分伯仲。”
“哦!”周錦瑜點了點頭,隨即話鋒一轉,“你覺得這包拯跟劉伯溫相比,誰更厲害一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