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元璋多了一重心思,特別是看到文武百官滿臉期盼,讓他覺得更要小心應對。 文武百官的神態告訴他,宋隱是憑借著自己能力和成績,讓文武百官對他信服的,是宋隱自己爭來的升遷機會。 此時,他如果再固執己見地拒絕和制衡。 結果肯定讓人不滿。 朱元璋自己對宋隱,也是愛恨交集。 喜歡宋隱,是因為他才華橫溢,治理國家手段了得。 恨他,是因為他性子太囂張,時常看輕人。 明面上他很尊重朝廷,但直到今日,朱元璋都捉摸不透這小子是怎么想的。 如果他有異心,絕對會引發禍端。 朱元璋剛剛結識宋隱時,就聽他說過一句話:忠奸就在一念之間。 事實上,在朱元璋眼里,宋隱到底是忠臣,還是身懷異心的奸臣,也在他一念之間。 朱元璋沉默不語。 他此時內心里非常糾結,根本拿不定主意。 朱元璋駭然發現,自己這個大明開國皇帝,堂堂真龍天子,卻在宋隱的問題上,就變得瞻前顧后。 雖然他心里很不高興,卻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 朱元璋還在思忖時,文武百官已經等不及開口了。 戶部尚書趙昌最先站了出來。 “皇上,我朝已經建國十六年有余,這些年來皇上雄才大略,心系民生,確實讓大明發展壯大。” “但皇上也清楚,我朝是建立在戰火上的,各地方都還非常貧困。” “現在除了福建、湖廣和江南一帶發展較好,為充盈國庫助力不少。” “可是皇上,臣身為戶部尚書,替朝廷打理財務,臣看到的是,除了那幾個州府之外,其他州府的經濟都慘不忍睹。” “就算是盛產糧食的湖廣一帶,現在仍然還有百姓吃不飽飯,更不用說別的地方了,情況只會更加的糟。” “如果一直依賴朝廷撥款,效果不大。” 趙昌說完,朱元璋當即蹙額。 他當然清楚趙昌想要說什么,也明白他為什么要說這些話。 但他心里的疙瘩根本解不開。 趙昌才說完,吏部尚書就緊接發言,“皇上,現在各州府經過科考選拔出來的人才,都業務不熟,經驗尚淺,暫時還當不了大任。” “這些年來官員嚴重缺失,造成我朝各地政權體系坍塌。” “地方治理一事更是停滯不前,雖說也補充了一些人手,但還是需要一個能讓局勢穩定,堪當大任的能人統籌安排才行。” 第(2/3)頁